如果能把不堪、悲苦的战乱和种种时世艰难,放在“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的认知背景,放进“人生无常,无常是常”的体认——世代不同的诗人,对人间之苦的万般描摹、逼真再现,其实都如同菩萨心肠,不厌其烦,有着剧烈的耐性。
且不说六道轮回是业力循环,饥馑灾、瘟疫灾以及刀兵灾(三小灾),火灾、水灾、风灾(大三灾),皆是我们的共业所感。[1]作为个体,如果我们了解,“轮回是涅槃的入口,烦恼是抵达涅槃的车!”学习杜甫,学习他写出的《北征》 这类在广度和深度上空前反映时代面貌,以纪行、叙事为主的鸿篇巨制,令后来者如我们,能鉴古知今,不为眼前的苦恼辛辣所迷惑,略知人间古今相通,甚至进而,帮助我们历事炼心,趋入自净其意、众善奉行、自度度他的真道,或令有缘的会心者,能对不同时代的各种史诗碎片心开意解、放下包袱,到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的通达——如前所说的临摹世苦的剧烈的艺术创作的耐性,就不失为一种善德吧?
基于此,对于已经无法仅仅从政治社会的角度看人间,无意过深地浸入世情悲欢的读者——比如我,读《北征》时,似乎可以对诗中浑灏劲健、迤逦起伏的章法无动于心,对其中情真意切的句法,比、兴两法的细致入微,均可一眼带过?事实上,即便因为感佩于木朵兄提倡善学慎思的讨论发心,我试图猛厉一读,在《北征》的阅读进程,我仍是一路快跑,有嫌浮皮潦草。直到,我碰到杜甫写下的这几个字,心生恻然,才掩卷停下,陷入沉思。是这几个字:“凄凉大同殿”。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可能,这几个字,平白地触及了我隐在的建筑兴趣,也突然引发出我对“大成殿”的联想,对杜甫一身浓厚的儒家气息瞬间达成感通。
诗中的“大同殿”,据说是指玄宗经常朝会群臣的地方。当然,因我离此殿很远,这个词,无法挤兑我对孔子大同思想的迅速衔接联想。我居然很顺利的,一下子意会成孔子的“大同殿”,一个现代读者,居然一下子把属于玄宗的“大同殿”,意会成孔子的“大同殿”!
我们知道,孔子把社会分为三等,“大同”、“小康”,以及孔子当时所生活的“乱世”。孔子认为,大同社会已远,圣人秉承仁义礼信来治世,小康社会则可实现。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夏商周三代那样的“小康”社会。在小康社会,提倡人人为社会,社会为人人的风气,君主“任贤用能”,世人还能大致回味“大同”的影子?
杜甫写作《北征》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乾坤含疮痍“,“东胡反未已”,其个人则“诏许归蓬荜”,回家探亲的路上,尽见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山寒虎吼、鸱鸣鼠拱,月照白骨,回到家以后,面对家中老小的天真活泼,虽不能责怪呼喝,却仍“翻思在贼愁”,又升腾起重建“太宗业”的热望。因为国家毕竟还没有出现像夏殷商那样的衰亡,还有勇武有力的将军,“仗钺奋忠烈”。想到这里,杜甫开始感叹“大同殿”正凄凉,长安居民都盼望着玄宗旗帜重临,好的气象再向长安的宫殿聚拢。
作为不必线式理解的任性读者,我读到这里,也迅速地把“大同”联想到了“大成”。
大同殿是皇宫中的重要建筑,“大成殿”则是文庙建筑群的一个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成者,乐之一终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孔子的“大成”,或者正是一直指引着杜甫颠沛流离、书写忧国忧民诗作,甄别诗歌“大成”的法宝?
而孔子所达将古今圣贤的集中成就形成完整体系,升华出的“大成”境界,或者此刻也相通于杜甫寄望玄宗去恢复“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的大唐佳境?
上述联想,可能过于个人化了,属于个人脑回路的片断闪现。但《北征》一诗关乎家国情怀,儒家思想也确实是解析杜甫诗歌绕不开的回路吧,我读诗时被词语刺激,发生如此关联跳跃,也就不足怪吧?
我不能说,对于杜甫,《北征》的关键句是哪一句。对于我,“凄凉大同殿”,这几个简单的字眼,诗人所用的虚实兼指的“大同殿”一词,着实联通了古今,令我这一边,令听闻觉知到2022年一系列国内外诸多突发事件,感受到国人观念撕裂、地球天灾人祸频仍的现代人,恻然,发生隐秘的共鸣。
目前看去,人类世界已加速进入一个动荡变革期,伴随新冠疫情带来的共同危机,大国力量重组、地缘格局重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矛盾和风险也在不断激化、显化,人类社会大同的理想似乎更加遥远。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现代人似乎都在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问题。但好在,思想有争论,意味着理想还在;战火,也还未完全席卷全球;地球,似乎也还在努力地自我修复,不致令人类立即灭亡。人类,对天地规律虽仍有诸多不明,自身内部也存在诸多激烈的撕扯,好像随时面临一触即发荡向最低谷的危险。但,危机也许正是新的转机?在几近令人绝望的观察和反思中,或许我们仍可默默祝祷:愿大同理想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智慧,愿我们经历过的思想分裂,人类经验过的政治、经济、文学、哲学的……种种和谐建设的失败,能得到有效的遏止和纠正,后世人类不必再承受其恶果。愿人类超越丛林法则,让圣贤理想、世界大同终将成为地球村的现实,各国相安,和合共生。
注:
[1]《Fo说业报差别经》:“……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大德开示,贪瞋痴慢疑的共业,对外面居住的环境造成灾难,贪心所感的是水灾;瞋恚心感应的是火灾,愚痴感应的风灾;傲慢感应的是地震;怀疑所感的是山崩地陷。
[2]出自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