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木朵先生发来的这个题目,我开始以为是一个疑问句。但转念一想,才明白是个设问句。毕竟汉语里的“何德何能”,常伴随说话人的自谦,或者对之前主语的否定,而后面通常会接一个被揶揄的既有事实。比如,一个人会感动地说,我何德何能,让大家都这么信任我。按这个逻辑,“诗神何德何能”,想必也暗含了诗人的自谦。因为大概很多人开始写作之前,都会毫不怀疑地认为诗神是“有德”并且“有能”的,否则这个工作便很难继续。
这么说来,好像诗人应该对诗神很熟悉,至少通过心灵视角见过她长什么样。按照西蒙娜·薇依对柏拉图的解释,现实社会本恶,是人和神之间的阻碍,会误导人远离神性。因此,如果能看见神,大概就要从眼前的社会中超脱出去。难怪经常把诗神挂在嘴边的诗人,基本都留着长发,或者至少愿意喃喃地说些咒语。根据我对世界的感受,神应该存在,但应该不喜欢整天对她单相思的人,更不喜欢整天跟别人吹牛说和她关系近的人。看到地球上这么多痴汉,想必她也会作呕,心想自己何德何能?
《文心雕龙》早就说过,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以无神论的视角,神理就是自然变化无穷的本质规律,但是我也愿意相信,它指的本来就是神的道理。诗神可以成神,想必天然地掌握着写诗之理,或者她就是理本身。虽然这个理可能像道一样无形无体,变幻莫测,但恰恰是她的“德”,而让此理得以在作品中保存和展示出来,应是她的“能”。因此写诗与其说是神会和迷醉的行为,不如说是一种求知的行为,是习其德而求其能。正如薇依所说,世界的美就是神的美本身,就像某个人身体的美就是这个人的美本身。以此类推,如果诗人想求知,其实不必总想着直达灵府,对诗人眼中社会和世界的复杂性的体认,本身就应该是对诗之理-神理的体认。
照此来看,诗人应该是深谙世界之复杂性的那种人,情商应该挺高。二十世纪的大诗人基本都不是不谙世事的童话王子,毕竟智慧的较高境界,就是看起来很天真。华莱士·史蒂文斯一边做公司总裁,一边在杂志上写哲学散文。这个道理,其实适用于多数人文学科,俗话说就是进得去,出得来。因此每当我看到把诗当成宗教,或者常常神经敏感到,以为只有写诗做艺才能拯救自己的人,就明白其心智和艺术水准很可能是有限的。六祖惠能讲即心即佛,念经坐禅都是表面功夫。诗歌学习者只要把精力放在钻研诗,和自由地感受世界的经验上,免去多余的噱头和矫情的自恋,便不怕六神无主,更不怕别人问自己何德何能。前些日子看到某档脱口秀,一位又白又胖的表演者讲段子,说朋友自称是个诗人,心里就明白,此人肯定没有工作。此笑话有多没文化先不说,我想,如果我们的诗人都能做到心中有神,研理设教,而不是整天自怨自艾,形神邋遢,对这个世界袖手旁观,那当代诗的社会形象也不至于这么糟糕。毕竟诗人要明白,诗神是女神,女神不是用来追的,是要靠自身的魅力吸引的。
202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