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张大春:且救孙文一命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2-10-01  

张大春:且救孙文一命


  诗人杨云史的父亲是戊戌六君子的大敌、死敌——御史杨崇伊。杨云史本人也大有来头,他是李鸿章的孙女婿,其隽才可知,1902年顺天乡试的解元。早在获取功名之前,他只有二十三岁,就曾以一篇长歌《檀青引》蜚声海内,当时的诗坛大佬易顺鼎曾经指出:“这一巨制,包罗一代掌故,可做咸丰外传读,《长恨歌》、《永和宫词》并此,鼎足而三,称之诗史,洵无愧色。”
  由于自恃甚高,不烦琐琐,在满清末年危疑四伏的官场上,杨云史非但沾不了李合肥的光,甲午败战之后,宰相割地赔款所承受的屈辱难堪,家人也不得不承担。他的仕宦经历一定不如他自己早年的想望,历官詹事府主簿、户部、邮传部郎中,到了光绪皇帝的最后一年,出任驻新加坡领事。
  杨云史中年以后,在诗法上独有领会,尝言:“宋人诗除东坡七古外,其余概不入目。”所以他的作品很受当时那些以宋诗为宗,以江西派为祖的“主流”诗人——如陈石遗、沈寐叟等——的排挤。杨氏浸润于王孟韦柳半生,自有得意不群之处,每每于五律一体,表现出一种疏淡萧散的况味。怎么表现?就是原本应该对仗的颔联(第三、四句)刻意化散,不使之对。如《过万山王粲宅》颔联:“汉上多名士,登楼怀仲宣。”《竹溪县寺》颔联:“孤村枫叶脱,一郡好青山。”《题程康闻笛图》颔联:“斯人余不识,把剑孰追攀。”诸如此类,正因为化骈入散,平添了唐风中独特的高古之趣。
  在担任新加坡领事期间,适逢孙中山先生在彼处宣扬革命,两广总督署居然派遣了两名杀手,远渡南洋,伺机行刺。杨云史是朝廷命官,奉令接待杀手,恰巧孙先生的寓所就在领事馆隔壁,真真可以用“变生肘腋于旦夕之间”来形容他的处境。
  杨云史不同情革命,甚至可以说鄙夷民国,这是一贯的态度,也从他的诗作得以看出;这首诗作于武昌围城将陷之时,题曰《江头见燕》:“可怜汉口夕阳斜,燕子飞飞秋草花。莫向乌衣问王谢,寻常百姓已无家。”
  但即使是此时,他也不愿意承担共谋或协助杀人的刑责。于是找了个时机,委婉地劝阻此事。杨云史先强调:在此地行凶,断无脱逃之理;一旦案发,两广督署也断无公认教唆之理,则两人归属何如?这一问,杀手傻了,反而向他哀求脱困。杨云史这才说:“你即在此另谋工作,不必返国,我也可以安插你在我经营的果园做事。”(见陆丹林《革命史谭》)就三几句话,改变了杀手的心意,阻止了一宗血流五步的惨案。从这一段杨云史自己的追述的历史看来,他的动机只是不欲制造无谓的纠纷,但是却在不意间改变了民国的命运。
  孙中山先生生平从未见过杨云史,居间受杨氏嘱托,转告孙先生要“出入当心,免给奸徒行凶”的田桐,也从来没有告诉过孙先生,暗中救他一命的是什么人。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