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首诗的结构要从三个层面入手。诗人基本功的修炼也是从这三个层次寻找抓手:
❶措辞属性;(侧重用字用词的推敲、词性与韵脚的安排、修饰成分的设计等等)
❷句法结构;(单句与复句、主句与从句、长句与短句;句与行的关系:行为纬线,句为经线)
❸文法运动。
文法运动是指上下文关系中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内在推动力(需要说明的是,称之为文法运动,也深刻地蕴含了诗与文之间与生俱来的互动关系)。可归结为以下三股内生力量:
❶叙述势能;(有利、有力)
❷节奏感;(有节、有分寸)
❸情感逻辑。(有理、有情有义)
观石钟石
雁飞
朋友们来得像风,朋友们来了像火。
我无法不笑容满面,摇曳多姿。
尽管如此,我还是无法否定
这些石头,乃我苟活于世的本相。
此刻,我虽然是与朋友们站在一起,
但我无法否定,我是站在石头一边的。
我的愿望,就是这些石头。
会让朋友们兴致勃勃、惊叹不已。
注:石钟山上的石,如斧钺,声如洪钟。
芹菜的琴丛书
臧棣
我用芹菜做了
一把琴,它也许是世界上
最瘦的琴。看上去同样很新鲜。
碧绿的琴弦,镇静如
你遇到了宇宙中最难的事情
但并不缺少线索。
弹奏它时,我确信
你有一双手,不仅我没见过,
死神也没见过。
2013年2月27日
木朵文选:
·付给宇宙的封口费(评议臧棣《芹菜的琴丛书》)
·另起一行的转变(探讨句与行如何共冶句法结构)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