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T.S.艾略特:《阿纳巴斯》英译本序言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21-05-03  

T.S.艾略特:《阿纳巴斯》英译本序言

雷格



  我决不相信一首像《阿纳巴斯》这样的诗需要什么序言。这样的诗最好读上六遍,省去序言。但是,当一首诗以译本的形式呈现,从未听说过它的人自然倾向于索求某种证据。所以我给出我的证据如下。
  《阿纳巴斯》[1]早已声名远播,不止在法国,在欧洲其他国家亦然。这首诗的最佳导言之一出自已故的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2]之手,那是它的德文译本的序言。另一篇来自瓦莱里·拉尔博[3],那是俄文译本的序言。另外,《新文学》杂志登载了吕西安·法布尔[4]的一篇资料性短文。
  就我自己而言,一旦我的注意力被一位品位为我所信赖的朋友引到这首诗上来,我就不需要序言了。初读过后,我便不需要被告知,“阿纳巴斯”一词并非特别指向色诺芬或是《长征记》[5],并非特别指向小亚细亚,也不必画出其迁徙的路线图。佩斯先生使用“阿纳巴斯”一词,与色诺芬本人使用它时字面意思相同。这首诗写的是一系列意象,涉及迁徙,涉及对亚细亚荒漠的广大地域的征服,涉及古老东方任何种族或时代的城市与文明的摧毁与建造。
  我相信,我可以借用法布尔先生的两个概念,这或许对英语读者有用处。第一个是,我们初读这首诗时遇到的任何艰涩之处,均源于其对“链条中的环节”的抑制,对说明性、关联性事实的抑制,而非源于语无伦次或是对暗号密码的偏好。这种缩略法的正当性在于,这一系列意象吻合并汇聚为一个关于原始文明的强烈印象。读者必须接受这些意象渐次落入他的记忆,而不是去质疑每一个意象此刻的合理性;这样一来,一个整体效果就最终产生了。
  如此选择系列意象和思想并无混乱之处。其中有想象的逻辑,也有概念的逻辑。不懂诗的人总是觉得难于辨别意象安排中的秩序与混乱;即便是那些懂得欣赏诗的人也不能仅仅依赖第一印象。直到我把这首诗读了五六遍,我才能信服佩斯先生的想象的秩序。假使如我所说,这样一种意象的安排所要求的“基础脑力劳动”与论点的安排所要求的同样多,那么可以期待,一首诗的读者应当至少像辩护律师阅读一桩复杂案件的重要判决一样劳神费力。
  我将这首诗称为一首诗。假如说诗本来总是指韵文——或者讲究抑扬,或者押头韵,或者注重音节长短——那么这么说会很方便;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某一侧的确定界限之内,诗可以在正式界定“韵文”和“散文”的一条线上任意一点出现。在不提供任何关于“诗”、“韵文”和“散文”的通盘理论的情形下,我会建议一个作者——如佩斯先生所为——通过运用某些专属于诗歌的方法,间或能够以所谓的散文形式写出诗来。另外一个作者可以通过反转这一过程,反向写出伟大的散文。在任何关于“散文”和“诗”的定义中,有两个非常简单却无法克服的困难。一个是,我们在需要四个术语的时候却只有三个:我们在这条线的一侧有“韵文”和“诗”,在另一侧却只有“散文”。另一个困难来自第一个困难:就是说,词语在一个语境中意味着一种价值评估,在另一个语境中则做不到。“诗”在好韵文和坏韵文中作出了区分;但我们找不到一个词来区分好散文和坏散文。事实上,许多坏散文是富于诗意的散文;而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坏韵文是因其散文化而坏。
  然而《阿纳巴斯》是诗。它的次序,它的意象逻辑,是属于诗而非散文的;因此——至少这二者非常紧密地关联——其雄辩,其部分地由标点和空白间隔展示的重音和断句系统,也是属于诗而非散文的。
  我可以从法布尔先生那里借用并呈现给英语读者的第二个说明是:这首诗情节推动的一个初步概要。这是一份可以为读者的初次阅读提供小小指南的大纲;读者不再需要它时便可以忘掉它。兹将这首诗的十个部分列示如下:

一、征服者抵达他即将兴建城市的地点。
二、追溯城市的规划。
三、问卜。
四、城市的兴建。
五、开展进一步探索与征服的躁动不安。
六、营建和征服的构想。
七、起程前行的决心。
八、穿越荒漠的征程。
九、抵达一个伟大的新国度。
十、欢呼、庆祝、归于平静。然而再次出发的强烈意愿又产生了,这一次要带着水手同行。

  我想这就是我关于佩斯的《阿纳巴斯》所要说的。我相信,这是一篇重要性等同于詹姆斯·乔伊斯晚期作品[6]的文字,像安娜·利维娅·普鲁拉贝尔[7]一样有价值。而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确定无疑。
  我还有两句话补充,一句是关于作者的,一句是关于译本的。这首诗的作者,即便就最实际的意义而言,也是一位远东问题的权威人士;他在那里生活过,在热带地区也生活过。至于译本,假如作者不是与我密切合作到如此程度,几乎成了半个译者,那它是不会如此令人满意的。我可以作证,他对英语有着敏锐而详备的知识,正如他精通自己的母语一样。

1930年


注释
[1]《阿纳巴斯》,法国诗人圣-琼·佩斯的长诗,又译为《远征》。“阿纳巴斯”取自古希腊军事家、历史学家色诺芬的名著《长征记》,系该书书名的音译。
[2]霍夫曼斯塔尔,奥地利作家、诗人。
[3]拉尔博,法国作家。
[4]法布尔,法国诗人、专栏作家。
[5]《长征记》,色诺芬的回忆录,记述他以雇佣军身份参与波斯王位之争,战争失败后率领部队由波斯腹地冒险长征,最终返回希腊的经历。
[6]指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守灵夜》。
[7]安娜·利维娅·普鲁拉贝尔,《芬尼根守灵夜》的女主人公。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