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范剑鸣:用萨福的嗓子抵达诗歌的原乡——读木夜组诗《德育课》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8-07-07  

范剑鸣:用萨福的嗓子抵达诗歌的原乡——读木夜组诗《德育课》



 
  每天一首诗,不论是当读者,还是作者,意味着把诗神彻底迎纳身边朝夕相濡,这当然需要一种宗教般的沉迷。木夜属于作者,一年多来,一种超乎寻常的规划以及坚实的执行力,诗歌日出日落一样自然升降于她的小县城,升降于机关办公室和小区楼厦之间。如果是微信里的段子诗、口语诗,这种数量的喷发不足为奇,但六年前我最初读到她的诗歌,知道她是属于智性写作的女诗人,一来说,这种写作是一种严肃而烧脑的过程。集中检视和欣赏她一年多来的成果,我不得不惊叹,这是一种越来越纯熟的写作,她不但没有烧脑之苦,而且通过无一重复的优秀诗篇,把审美的愉悦轻松地向读者传递。是的,当我把诗歌文档从三百减为六十,再做成二十首的组合,我并没有萃取的快乐,而只有漏珠的怅然。在我渐渐对当下诗坛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木夜的诗篇就像一股山水清音发聋振馈,而且搁上几个月重温仍觉香味犹存,不得不发出感叹:她用萨福的嗓子抵达了诗歌的原乡。

一、木夜有着让人惊叹的还原能力,就是对大自然本真的触抚

  诗歌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艺术。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天地人合一,人类的心智与山川大地自然风物融合一体,所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即是这种本初浑沌、亲切自在的状态。中国的《诗经》文本充满草木芬芳,波斯萨迪的《果园》《蔷薇园》亦如是,而希腊古诗人萨福则以一种接近天地原声的嗓音,率真地歌咏着大地万物和人性之初。而由于文明的积累,天籁之音往往被文化和世俗的声音遮蔽,人们沉溺于红尘万丈,受缚于理智规约,心智离天地自然越来越远,即使身离尘世也心难尽脱,诗歌的还原能力这时就显得难能可贵,如陶渊明,如斯奈德。但是当这一种美学风范风行之时,后来者又陷入新一层窘境,由于复制前人的声音而成为陷阱中的困兽,为此同样难以获得个体的审美认知。在这样一种焦虑中,木夜的诗歌让我看到一种自在的审美意识。
  在《风景画》一诗中,诗人不动声色地展示了这种还原能力。诗人眼前的世界即是红尘俗世,“雨落下来,远山迷蒙,雨雾翻滚”这样的风景不足为奇,接着诗人关注到迷蒙世界的一种遮掩和消失,“轰响的车流远去了/卖西瓜和收破烂的男子消失了/邻居家奶声奶气的孩子不见了……”,车流,男子,孩子,这些平凡事物的排列仍然看不出有多少吸引力。这时,诗人依靠强大的领悟能力,对雨景进行了深化,“雨越来越大,轰鸣着/仿佛要穿透一切阻碍,成为命运的流逝和主宰/——但使人内心安宁”,诗人仿佛听懂了雨的腹语,她对人世有了重新认知,并获得了一种温润的新见,“屋檐下的晾衣杆,沾满雨水的玻璃,轻轻摇晃的梅树枝/静默中的城堡,都有一种宁静之美/仿佛童贞”。诗人辨认出雨水中童贞般的宁静之美,雨水成为一种文化认知的冲刷,但诗歌并非借助精湛的修辞达成这种认知,而是自然呈现,让平凡世界在大雨中消隐又显形。这让人颇受启发:惟有对雨景的静观才能得知天地本初的韵味,感恩创世纪的美意。
  考虑到人类审美的差异性,这样的还原当然取决于诗人主观心性。诗人在另一首诗中说,“一颗星接着另一颗星闪耀/既朴素又明净,像大地最原始的真相”,在诗人常年累月的诗歌日课中,固然艺术景观日新日日新,但她不自觉地进入一种执著,就是对大地最原始真相的体认。诗人把自己的写作命名为《德育课》(取自她的一首诗),而这种德育却是通过审美达成,是美育的终极目标,从美的领悟进入善的知觉。《德育课》这首短诗里,画面再一次显得素简而质朴。正如诗人开头交待,“这只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个早晨”,而画面就是
  “她挥着长帚在巷子里刷、刷、刷”,这个清洁工的日常行为,对人的影响简直是无知无觉的,“路过她的人,有的走过去了又回过头来/有的站住,看一眼、两眼”,人们显然感受到这种反复而坚执的行为中包含着一种特殊的意味,刷,刷,刷,这三个直观形象的摹声词似乎透露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说,诗人对这种平常景象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会儿,最终觉悟到与自己翻来复去的看书有着奇特的隐喻,“就像我,总是把那本书翻来复去地看/它们留给我的,多于命运赠予的”。诗歌显然并非真的立足于世俗概念上的“德育”,没有像新闻媒体常见的悲悯呀,关爱呀,底层呀,同情呀,而恢复清洁行为本初的意义,但与佛家故事的哲理也没有直接关联,诗人立足于自己的认知,“它们留给我的,多于命运赠予的”,留给我的当然是一种尘世生活的光明温暖,从而能够应对命运赠予的任何悲欣。
  最终,我们从诗人的《德育课》发现一种暗示,诗人的日课就是实现诗歌的救赎,在持续的审美活动中提升人性的趋光能力,还原尘世中容易忽略的风景,三百篇如是,六十篇如是,二十篇仍然如是。

二、木夜恢复了诗歌的抒情风范,传递尘世人生的热忱

  一直有人预言,海子之后是中国诗歌抒情时代的结束。这种预言是基于近四十年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晕眩,认为在物欲主导的时代里精神全面萎缩和退场,而文学艺术无须作一厢情愿的咏叹。抒情性是中国古典诗的基因,其实到穆旦、海子等人的现代诗中,抒情已经是一种文化格局中的沉思。面对乡土文明的衰败,面对城市文明的阴暗,拒绝抒情和一味反讽,是当下不少诗人的选择。我们固然不能无视人类生存的荒诞性,但这种荒诞的指认并不是艺术的终极目的。卡夫卡是揭示荒诞的最优秀作家,但他的心中却是向好向善的。有一次他向青年朋友雅诺施推荐了一首题为《谦恭》的小诗:“我越长越矮,越长越小,/变小成人间最矮小的人。/清晨我来到阳光下的草地,/伸手采撷最小的花朵,/脸颊贴近花朵轻声耳语:我的孩子,你无衣无鞋/托着晶莹闪亮的露珠一颗,/蓝天把手支撑在你的身上。/为了不让它的大厦/坍塌。”卡夫卡说,“这是诗,——包着友谊与爱情的文学外衣的真理。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蓬乱丛生的蓟草,还是挺拔优美的棕榈,我们大家都支撑着我们头上的苍穹,免得这个大厦,我们世界的大厦坍塌。对许多事情,我们也许只有视而不见才能接近它们。”这也是拒绝精装出版和遗嘱焚去书稿的真正原因。为此,我面对木夜周而复始的“德育课”,欣慰于木夜回应了卡夫卡的诗歌认同:在人世谦恭地抒情,不但不是一种可羞愧的事情,而且是对生命热忱的重新建构,从而在反讽的风潮中“免得这个大厦,我们世界的大厦坍塌”。
  木夜诗歌对自然本初的还原,最终就是要传递对人世大美的热爱。这种热爱是细碎的,也是庞大的,是温热的,也是疼痛的。《在父亲墓前种格桑花》是一首三行短诗,诗人对父亲进入对人世的热忱,却是纸短情长,人与花互相映衬,生命的开放和凋零,是一段值得珍惜的“时间简史”,而这种珍惜在种花的感悟中显得特别而健朗:“很快就要开放,这等于说,你仍可以爱和付出/很快就会凋零,这等于说生命弱小,春天必将过去/但,你完成了一个旅程,一次铭记,而不是空白”。诗人迅捷的语感中,并没有林黛玉那种葬花的哀婉,那束格桑花撑住了悼念的沉痛和生者的欣慰。进入中年写作,木夜在日志式的更新中,仍然葆有一颗少女之心,仿佛永远生活中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充满生机和活力。也正因为这样,她对春天和萌发特别敏感,惟一长点的篇幅,是她献给春天的,一首是《二月》,一首是《春光》。面对春天,面对这个永恒的母题,木夜像荷尔德林一样充满不断的热忱,反复歌咏而并不重复。《二月》一诗,并没有帕斯捷尔纳克同题诗中那种沉郁,但也不是李清照《如梦令》中一味欢快,而是充满中年的省思和向往。木夜是智性写作的路子,阅读她笔下的风物并不会感到罗列的浮浅,她认真经营了自己的笔下的春天,经营了自己在春天感受到的美好。她在诗中设置了许多虚拟性的动作,“在一天的最开始,你瞒着人类/抚摸过了那根枝条”,“你在树下等了很久,然后拿起/包裹、地图册、笔和笔记本”,“你独自来到山坳,在万木丛中蹲下身”,“你开始怀念故乡/然后打开笔和笔记本,摊开地图册/在春风路过的甬道上,做好标记”,这结构的回环之中,这种行动性的叙事,让诗歌的抒情显得结实饱满,不会流于空泛,最终一种明亮的境界出现:“然后,你站起身/看见脚下的路径,宽阔起来”。
  同样,《春光》一诗也是以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春天女神,但这种虚拟不是儿化的,而是成年的,“她带上心爱的糖果纸、木炭、星辰/越过我们头顶的荒原,出现了”,糠果纸、木炭、星辰这三个意象概括了春光的美好,代表了人世的甜、暖、亮,春光被完美而新颖地塑形。诗歌还采取了否定之否定的回环结构,在中间以赋的手法铺排了春光来临万物和人类的欢欣,但最终又给予情节的转折,“但是,她带着/心爱的糖果纸、木炭、星辰,来了/她让一群一群的飞鸟,飞过沼泽、高山……/她送给每个人一只绿玛瑙、一对红手串/然后,坐下来/和人们一起畅饮、捉迷藏、玩飞镖/像路口那个稻草堆一样”。春光女神与人类欢洽而又独有指点,充分显示了木夜诗歌翻陈出新的婉曲功力。显然,木夜诗歌的抒情风范,就是一种智性的体悟,是一种直觉与智慧深度融合之后的风貌。

三、木夜回归了诗歌的清洁精神,在省思中抵达人性明朗

  厌世和愤世,是当前社会普遍的文化风貌。米沃什《诗的见证》中指出,“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命的非人性,造成文学艺术中人的形象如此阴暗。”我们不得不说,当下中国诗坛同样遇到这样一个文化境遇,就“阴郁视域”的弥漫。在自媒体时代,海量的社会信息通过扭曲的媒体扩散,“所有语言的诗人都接收到关于整个地球表面上发生的事情的信息,关于人对人实施的酷刑,关于饥饿、悲惨和羞辱的信息。难怪他们在道德上总是愤慨的。”这种背景下的现代诗,书愤主题成为诗歌现代性的代名词,沉郁与黑暗代替了所有的讴歌和明丽。我们不能否认诗歌在这一方面的担当,但有时这种担当却走到了自身意图的反面,因为我们求善却只见了恶,求光明而只见黑暗。从某种意义上讲,善恶美丑在人世间的比例不会有太大变化,而艺术的宗旨是通过审美而达成人性的健康和明亮。为此米沃什又指出,“如果诗人和画家仅仅因为地球上有太多痛苦而停止创作田园诗或颜色明亮的画,并认为这类超然的职业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人类是否会因此获得任何益处,是很值得怀疑的”。正因为这样,对一些主题先行的作品,对一些讴歌与明丽的作品,我们有时可以有艺术上的宽容,不妨视之为一种美丽的失败。正因为这样的阅读背景,让我对木夜诗歌中的清洁精神充满敬意。
  木夜在一个南方小城的教育部门上班,机关也好,社区也罢,小社会也好,大世界也好,人际的丑陋仍然频繁听闻或撞见,但她一直善于以文化的力量化解着人世的撄扰,同时去除了功利之心,日常生活沉浸于诗书画之中。如果以“三观”正确来解读这种诗歌写作的明丽和健朗,显然流于表面,真正的是诗人内心有着文化的定力。她一日一诗,成果丰硕却无意营造圈子,往微信里树山头拉旗帜,她不在意自己的遮蔽和沉潜,不在意诗坛的名缰利锁,而在乎自己的灵魂欢洽。如果不是长久失联引起的好奇,我很少看到她的作品在媒体中浮起。但正是一种自洽状态,让她保持了一种清洁精神,一种省思品质。她在《夜读记》中写道,“再过3个钟头,天就亮了/我能想象,当漫无边际的浅蓝覆盖原野时 /我将读完最后一页/那时,大地极为生动、感人/这正是我要告诉你的活着的感觉——”。这是属于她个人的幸福,也是一个群体的幸福。她也写到俗世,比如《方糖》写的是三八节的单位活动,我看过不少诗人对这个题材的戏谑化处理,有对浮浅热闹的鄙视,有对体制规约的嘲讽,但木夜没有,在一种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她认真地体验到生趣,让她感慨地只是她没想到这种俗世之欢如此接近童年,“少时年幼时渴望过的那块方糖/又在外婆的手中转动了”。
  心境决定意境,木夜诗歌不回避平凡景物,写油菜花,写乡村,写问神的人,写梦境,但她均跳脱于平常思维,为这些事物的原初之美重新估量和塑造。我坚持认为,一首成功之作,必须有想象的气力,沉思的气质,开拓的气象,生命的气息,而在木夜的诗篇中,我全部感受到了。她写油茶花,“我偏爱它捣碎骨头时,溢出灵魂的样子/我偏爱它,如一只干净的松鼠/有一对欢呼的眼睛”,这里有想象力的奇瑰。写梦境,“使生命高于生命,日子大于日子/就像一个慈悲的人/反复来看望你,安慰你,垂怜你/就像一只干净的猫,在22点45分左右/用爪子摇撼夜的树枝”,这里有沉思的气力。写芦苇,是一系列的“我不相信”之后的追问,“真的,我还是不相信/一辈子就这样摇晃着,没了”,这里有开拓的气象,从结构到意旨。写虞美人,“但我喜欢蹲在你身边,爱你,折磨你……/等待你的梦从那个花苞里跳出来/一股向上的力和挣扎的气息,总是让我落泪/很多时候,我们从外物中看见我们自己”,这里生命的气息,人与物的互怜交织在真实的场景之中。
  刘勰在晋代指出:“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黩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这也是当下中国诗坛的风潮,而我从木夜的写作中看到了另外的审美维度,她以沉静的姿态追求诗歌的原乡,智性而不陷于理性,质朴而不流于粗陋,一种成熟的审美品格,源自艺术的自觉和为人的沉着,不追风不清高。
  米沃什说,“马雅可夫斯基写了不少巨人症般令人惊叹的修辞术诗歌,然后,真理却不居住在那里,而是居住曼德尔施塔姆和阿赫玛托娃温声细语的诗中”。我相信木夜诗歌中的温声细语,同样是对艺术真理的见证。


德育课(组诗20首)
木夜


1、二月

在一天的最开始,你瞒着人类
抚摸过了那根枝条
如果仔细辨认,可以看见细微的颤栗
来自我们未知的神秘的世界
这时,小鸟醒来了,但还没有出发
露水凝结在一根粗重的网线上
泥土升起它早晨的向往
你在树下等了很久,然后拿起
包裹、地图册、笔和笔记本
它们在早春的雾霭中,散发出
类似远方天际淡蓝的光泽
昨天下午,一个消息,一个迹象
从风的褶皱里传来
你开始放低那颗橙色的柚子
你在玉兰花那浑浊不清的芬芳中谈起
你将和蜜蜂一起飞行,在大地上
穿过农民荒芜的菜地和田野
放下锁孔一样多齿的羁绊,沿着河流或太阳
运行的轨迹,奔跑一阵
去远方。在一个开满桃花的村落里停下来
采蘑菇、挖笋、捡拾橡子
你独自来到山坳,在万木丛中蹲下身
像一个神秘的猎人,但是
你掬起一股清泉
立刻,你被甜蜜的友人和鲁莽的小山鼠围住
你开始怀念故乡
然后打开笔和笔记本,摊开地图册
在春风路过的甬道上,做好标记
然后,你站起身
看见脚下的路径,宽阔起来


2、夜读记

此时是凌晨2点,人类止于黑
夜止于窗口
汪曾祺的《矮纸集》越读越慢
再过3个钟头,天就亮了
我能想象,当漫无边际的浅蓝覆盖原野时
我将读完最后一页
那时,大地极为生动、感人
这正是我要告诉你的活着的感觉——


3、德育课

这只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个早晨
她挥着长帚在巷子里刷、刷、刷
路过她的人,有的走过去了又回过头来
有的站住,看一眼、两眼
就像我,总是把那本书翻来复去地看
它们留给我的,多于命运赠予的


4、油菜花

我偏爱它的黄裙子
我偏爱它的小袖子,小翻领和小肩托
我偏爱它的小腋窝、小额头,小嘴巴,以至小小的吻
翘起
我偏爱它溺水的样子,我偏爱它燃烧的样子,我偏爱它
唱赞美诗的样子
我偏爱它抬头看人的样子
我偏爱它捣碎骨头时,溢出灵魂的样子
我偏爱它,如一只干净的松鼠
有一对欢呼的眼睛


5、苔藓化石

一天,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遇了
很快,他们的骨头咯吱咯吱碰在一起
很多年后,她成了他灵魂上的一段刺青


6、春雨后

远山由绿转蓝,白屋子呈乳白状
河流是早期照片的颜色
大道上,神拎着一些黑衣服、灰衣服、花衣服
走来走去。人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好像什么都已发生
你站在那个透明玻璃瓶里
急切地成长


6、所思

我有所思在何方,我从未到过远方
我有所思在江北,那明亮的雪曾照过我的故乡
我有所思在村落,那里农人种作,牧童追赶羊群
我有所思在田野,黑色的羽毛覆盖黑色的种子
那一天,格桑花叽叽喳喳开过院墙
露水下在马兰头上
哦,我把那个白日摁住了


7、方糖

外面下着毛毛细雨
队伍集合起来的时候,已是九点多钟
为这个三八节,我们
像一只兴奋的鱼
在拔河比赛的人群里不时地摆动尾鳍
偶尔还跃出河面,吐着气泡
助威、撕喊、欢呼
此时此刻,未完成的事务
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
黑暗中扔过来的那枚石子
仿佛都消逝不见了,都不重要了
年幼时渴望过的那块方糖
又在外婆的手中转动了


8、李花开满河岸

我熟悉:三个出口的河坝
我熟悉:环绕着村庄走出自己轨道的河流
我熟悉:一到春天
大片大片蕨类植物首先活过来的河堤
我熟悉:把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攥走的时间水流
我熟悉:那个多年前被风吹走的洗衣女人
我熟悉:一栋一栋的泥墙屋站在河里,就像
农民把脚伸入水田中,把根插在泥土里
而今,李花开满河岸
这等于,云朵离我们更近了


9、春光

她带上心爱的糖果纸、木炭、星辰
越过我们头顶的荒原,出现了
她告诉人们雨天的阴郁过去了
可以坐下来,缝好那把布伞,将被套理理平
可以去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草
兰花盛开,牡丹的花头重重地垂落在泥地上
海棠花、樱花张开了鲜红的唇,吮吸
可以走到那座矮墙下,摸摸那些
爬山虎的藤,它们就要出发了
可以穿过一条小巷,去看一看河水的流淌
可以登上日峰山,找一找云雾的根茎
可以交出那串钥匙,到深山里
陪松涛坐一会儿,说一会儿话,然后
带走一颗干净的竹笋
可以打开那个绳结,将风铃串起
可以在麦田里住上一晚,在沟渠里采水芹菜
可以放下愁怨,结伴
下一次江南,听晓风吹拂杨柳岸
但是,她带着
心爱的糖果纸、木炭、星辰,来了
她让一群一群的飞鸟,飞过沼泽、高山
躲进树丛里,和树木们结亲、交友
她提醒人们,把院墙门关好,把莲耦叫醒
她送给每个人一只绿玛瑙、一对红手串
然后,坐下来
和人们一起畅饮、捉迷藏、玩飞镖
像路口那个稻草堆一样


10、梦境

夜晚,总是被无穷无尽的梦境缠绕
有时是短小片断,有时是一个画面
有时则是漫长的一生
就像一个剪贴版
把生活中的,生活之外的
一一复制、创造和粘贴
使生命高于生命,日子大于日子
就像一个慈悲的人
反复来看望你,安慰你,垂怜你
就像一只干净的猫,在22点45分左右
用爪子摇撼夜的树枝


11、清明,为老屋捡漏

大弟、二弟沿着木梯爬上屋顶
我和妹妹搬运、传送瓦片
能做到的只是这些:被风吹破的
被太阳晒裂的
被时日、雨水浇烂的瓦
一一替换下来
我们小心翻捡,力求以新代故、以是代否
这一天,同样被翻捡的还有父亲的坟头、故乡的山水
我们沉默地干着这些
不说话,不泪流满面,不提死亡二字
仿佛在最深处怀念


12、返乡

人去楼空。你摸着那条水泥道
走过一段缓坡
白粉墙从橘子树丛探出身来
故乡、母亲、村落、河流、田野
像蕃薯藤串着的一个个果实
被记忆镶嵌、镂刻
你可以在上面找到任何一样事物的纹路、走向
任何一个事件的发展、经过和结局
邻居大娘93岁,守寡30年,中途死了3次
同族的大叔死于肝癌,是村里第一个癌症患者
那个私奔的大姐,前不久吊死在猪栏里
项家的傻儿子醉死时,没有一个送终的人……
村庄上,共5个寡妇、3对老年人
他们种菜、砍柴、挖竹笋、采蕨菜、喂养土鸡
他们把悲哀、喜乐藏匿在一把铜锁里
悬挂在门环上
那些从远方归来的人,轻轻扣击
万木复萌,不许可悲伤
你和从前一样,站在橘子树下
开花、结果、采摘、重生
——自然物的生长过程,是一次映照
仿佛一面镜子
你一边擦试,一边在背叛的记忆里
来回走动


13、在父亲墓前种格桑花

很快就要开放,这等于说,你仍可以爱和付出
很快就会凋零,这等于说生命弱小,春天必将过去
但,你完成了一个旅程,一次铭记,而不是空白


14、蛙鸣

被二月的田野宽恕,被三月的草丛摇晃
大地深沉,有人把你留在子夜的肺里
众星走过的时候,你像一簇火焰
燃烧得更迅猛,更辽阔,保持更大的警觉


15、一生

在最初,你得到了手、肩膀和呼吸
后来,你慢慢拥有了瓦片、筷子、水瓮之类
在独自站立和存活的地方
你开始爱上火热的红、寂静的绿、梦幻的蓝,和真相的白
最后,纯粹、自由、美好的生活似在眼前
又仿佛远到天际
你向着它们靠近、飞奔,像一只向往春天的蝴蝶
到今天,你才知道
惟有窗外盘旋的风、啪嗒啪嗒下坠的雨点
像更浩瀚,更博大的赠礼
拉近爱的距离


16、虞美人

那么小,缩在矮墙下,似乎要向死亡坠去
来来往往的人,没有看见
但我喜欢蹲在你身边,爱你,折磨你
用指尖碰触你茎叶的感觉器官
摩挲你柔软的叶片,下垂的花穗子
等待你的梦从那个花苞里跳出来
一股向上的力和挣扎的气息,总是让我落泪
很多时候,我们从外物中看见我们自己


17、乡村

无穷无尽的蓝,和大地上起伏的绿
形成一个彼此咬合的空间
一群一群的白鹭,或飞翔,或隐没,或歌唱
有时在稻田间,有时在树梢……
长久以来,她们都是如此
干净、辽阔、美好,生活于斯,热爱于斯
她们是唯一栖息天堂,与天堂毗邻的人
仿佛三十年前的我们


18、风景画

雨落下来,远山迷蒙,雨雾翻滚
轰响的车流远去了
卖西瓜和收破烂的男子消失了
邻居家奶声奶气的孩子不见了……
雨越来越大,轰鸣着
仿佛要穿透一切阻碍,成为命运的流逝和主宰
——但使人内心安宁
屋檐下的晾衣杆,沾满雨水的玻璃,轻轻摇晃的梅树枝
静默中的城堡,都有一种宁静之美
仿佛童贞


19、芦苇

我不相信我一出生,冬天就来了
我不相信洁白的昙花开过了
我不相信水升到空中,就变成雪花落下来
我不相信风吹着你吹着我,最终吹走了爱和誓言
我不相信我穿着一只鞋子也能走那么远的路程
我不相信离开水离开大道离开祖国,我还能看见星星
我不相信月亮是我们许下的诺言
真的,我还是不相信
一辈子就这样摇晃着,没了


20、潭湖

像一本书,你拿着她
顺着读,倒着读;白天读,晚上读
盯住某一页读
风吹稻浪般,刷、刷、刷地读
多么讨厌啊——
你从来不知道
所有的页码都是空白与虚无
而你也从未来过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