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张永渝:金相玉式,艳溢缁毫——谢默斯·希尼《搅奶油的日子》阅读随感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8-02-11  

张永渝:金相玉式,艳溢缁毫——谢默斯·希尼《搅奶油的日子》阅读随感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大雅·生民》

“《诗经》是大地抒情诗”
  ——沈泽宜



  2017年,广西出版社连续出版了几部希尼的诗歌,封面是希尼的特写照片,他面容慈祥,目光柔和。亲切又充满智慧,这是历经风雨之后的返璞归真。
  谢默斯·希尼是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公认为战后最优秀的英语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朴素、自然又不乏神秘,亲切幽默闪耀着动人的细节。他的诗歌是日常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同时,成熟的技术又滋养着他的生活。希尼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老好人”。他朴素随和像身着纯棉半袖的自家长者,著名的爱尔兰诗人保罗·穆顿对此有过深情的回忆。《文心雕龙》说:金相玉式,艳溢缁毫。意思是说,金子的品质,配以玉的装饰。光彩却照亮了细节!我喜欢这样的诗人,他让我想起陶潜和杜甫,热爱生活、珍视友谊、乐观通达、充满喜悦,热爱劳动、赞美劳作,像倾心地交谈、像傍晚的炊烟,像恩师的谆谆教诲。
  《希尼诗文集》译者吴德安在《希尼的诗歌艺术》一文中写到——“中国读者会发现希尼的诗常常把一幅幅生活小画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生活瞬间既现实又超现实,既具体又抽象,既隐秘又公开。他的描写精确,却能有力地唤起多种不同的情感和看法,他把这些日常性、地方性的生活瞬间转喻成诗人或任何人常常面对的问题,因此使他的诗具有世界性。”希尼是这样的金属,可以对抗时间的锈蚀;是这样的宝石,无论怎样翻译,高贵的品质不可也无法被剥夺。
  《搅奶油的日子》(马永波 译)是希尼的名作,全诗如下——

一层厚壳,颗粒粗糙如石灰石
在四个坛子里逐渐变硬
坛子立在小餐具室里,大型陶制炸弹。
经过腺体的灼热酿酒厂,反刍和乳房
凉爽多孔的陶器为搅奶油的日子
发酵酪乳,当加箍的搅拌器擦亮
壶儿扑通扑通,忙碌的刷洗者
在干燥的林中优美地应和
那时,它一身纯净,站在插了小旗的厨房地板上。

从外面抬进来坛子四只,溢出奶油的厚舌头,
它们白色的内容,溅入消过毒的搅拌器。
杉木杆子,像粗大的威士忌搅拌棒
插进,严丝合缝的盖子。
我的母亲先来第一轮,设定节奏
猛搅上数小时,手臂酸疼。
双手起泡。脸颊和衣服溅上了
松软的奶汁。

最后有金色的斑点
开始舞蹈。他们随后倒进热水,
消毒了一只桦木碗
和梳状的小奶油铲子。
他们短促的击打加快,突然
一个黄色的凝块使搅拌器变重,变白
沉重而鲜艳,他们钩起
凝结的阳光,滴落着,放在宽宽的锡滤网中,
堆积如碗中镀金的砂砾。

搅奶日之后,房子会发臭很久,
硫磺矿一般辛辣。空坛子
再次沿墙排列,厚厚软软的奶油,
堆在餐具室的架子上。
我们在房间里孕妇一般悠闲移动,
我们脑袋的旋转水晶球中,充满了干净的杉木搅拌器,
酸味牛奶的溅泼和汩汩声,
小铲子在潮湿的奶油块上轻轻的拍击。


  它让我想到《诗经·周颂》里的《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
  一个写手工劳作,一个写农事耕作,一个以具体场景摹写为主,一个记录了种子播种到收获继而酿酒献祭的农事生活之全景。二者风格与内容甚至诗歌的功能都不一样(《载芟》更像希尼的《追随者》、《盖屋顶的人》或《老婆的故事》),但二者对劳动的赞美以及随劳动行进而层递的喜悦却是相通的。
  我们看《搅奶油的日子》里的句子——“最后有金色的斑点/开始舞蹈。”——“我们在房间里孕妇一般悠闲移动”——“小铲子在潮湿的奶油块上轻轻地拍击”。叙事者(也是事件的参与者)并不煽情,只是跟随场景的转换配以滤光镜的使用和背景音乐之渲染,透过合宜的镜头语言展示劳动场景,好似技艺高超的动画大师,每一帧连续的画面都是他一笔一笔以手绘出来的。他将读者请到工作现场。读者儿时的影像也混入期间。在轻轻的拍击声中,闻着辛辣的气味,读者在会意中品尝到了完成的喜悦。这种满足感,如希尼笔下丰收后劳动之余的农人——“他们仍在树下/悠闲地/伸展着四肢,敞着怀,心满意足”(《老婆的故事》)。
  我们再看《载芟》——

有略其耜,(犁头磨得雪亮)
俶载南亩,(先耕南边那片儿)
播厥百谷。(播种)
实函斯活。(颗颗种子生气勃勃)
驿驿其达。(陆陆续续破土出苗)
有厌其杰,(苗出齐了,先出的苗长得高大)
厌厌其苗,(经过一段时间,到分檗期的苗长得均匀,看起来很美)
绵绵其麃。(拔节孕穗期,叶片茂密,生长旺盛)
载获济济,(开镰收割,谷物收获很多)
有实其积,(堆满了晒场,堆满了前庭)


  绝没有招了巴喊伪诗的大嗓门(那时候人也不懂),但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劳动者的自豪、愉快。这愉悦几乎是通向地头的渠水。在时间的汩汩流淌中,三千年前的生产场景一幕幕浮现在我们眼前——播种,出苗,渴饮,拔节,抽穗,开镰。多么生动、自然,像韦达定理一样简洁精妙而又具有普遍性、世界性——直至乡村凋零民心浮躁的今日,在劳动中收获幸福依然是中国民众的一般心理和普世价值。而人情味使它如此甘甜,仿佛是记忆之泉,一下子让揪心巴拉的中年人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又好似希尼笔下的赫利孔山灵感的水井,写作者提示自己不忘初心——“所以我写诗/为了凝视自己,为了让黑暗发出回声”(《自我的赫利孔山》)。
  明眼人看《载芟》、《生民》里的苗“实方实苞,实种实褎”——萌芽,长出子叶,渐渐长高。看它扬花、结实,沉沉下垂。收获,存储,然后痛饮百谷酿成的清酒(酒)和甜酒(醴),赞美家的喜庆国的荣光,颂扬先祖,以兴嗣岁,百代千载,椒馨不灭。那喜悦、轻盈的杯子流淌在阳春三月弯曲的水中,不时有祓禊后的会心者轻轻拾起——陶潜、杜甫、李贺、李商隐、惠特曼、希尼、沃尔科特、拉金……
还有《小雅·无羊》的作者——

“谁谓尔无羊?(谁说你家没羊)
三百维群。(三百只才算一群)
谁谓尔无牛?(谁说你家没有牛)
九十其犉。(光黄牛就有九十头)
尔羊来思,(你的羊群过来了)
其角濈濈。(一片密层层的犄角)
尔牛来思,(你的牛群过来了)
其耳湿湿。(轻轻地摇动着耳朵)

  学者沈泽宜在《诗经新解》中写道:“这首诗不啻是一幅生动、明快的放牧图,对牛、羊、牧人的神情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四句,观察细致入微,是非常传神的特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诚如斯言。《无羊》起始这八句,直陈其事,远景加特写,部分带整体,干净利落,镜头爽利通脱。
  和《无羊》一样,《搅奶油的日子》也是一首赋体诗。诗里许多动人的细节让人过目不忘——“他们钩起/凝结的阳光,滴落着,放在宽宽的锡滤网中/堆积如碗中镀金的砂砾”——将细节至于场景中,场景在叙述中自然舒展,随时孱入合理的情绪,以节奏和步调为动力,稳步推进。最后在喜悦地回味中,漫不经心地传递最简单最实在的价值观念。在“酸味牛奶的溅泼和汩汩声中”,在“小铲子在潮湿的奶油块上轻轻地拍击”声中,在羊群“矜矜兢兢”奔跑的尘烟里,在牧人“众维鱼矣、旐维旟矣”的梦里,一个时代一般之思想状况和民众的普世价值,如鸟鸣流过枝头清凉的溪水,被折进故乡旧友的别册——《无羊》的意旨很简单,那就是期盼丰年(实维丰年),期盼人丁兴旺(室家溱溱)。我想,在“一人超生,全村结扎”、“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尚未刷墙的爱尔兰乡村,那里的农民亦不会排斥这种美好的情感。
  与其在老少边穷地区吱吱哇哇,在群里戳七逗八;叽叽嘎嘎,在酒桌上嘻嘻哈哈;闹闹呱呱,在小圈子里哔哔咂咂,莫如以如上形容内心软弱的叠音词之构词法作成白旗,向《诗经》之连绵叠韵举手投降。与其吊了郎当,拿无知当有趣,不如把那许许多多的期期艾艾做成粉笔,随时标记,循着源自桃源的小溪,向着内心开拔。与其爆土狼烟四下扑腾,急急屁儿似地渴望交流,莫如扎扎实实地读与写,回到诗的本源,珍视诗歌可辨鸟兽草木之名的百科全书功能,写出对得起国之兴衰(运)和人生显晦(命)的作品。
  如何在千头万绪中厘清方向,我想,温习经典和遵从大师是必经之路。大师是一种精神现象,他的作品是无法回避的品格教育。阅读大师更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他让人平心静气,不忍跳行。平静下来读希尼,让我有一种温暖踏实的感觉。他告诉我珍惜每一分钟翅膀振动撒着金粉的时光。未来是过去的倒影,在劳动中把握现在,现在才是世界的原形。
  教诲却不是喋喋不休和磨磨唧唧。他的手段是朴素和漫不经心地清晰。在《进入文字的情感》一文里,希尼谈到了清晰:“我认为技巧就是让大脑围绕一个字、一个意象或一个记忆的最初激动逐渐清晰显现的手段,这清晰显现不一定在于论辩和解释,而在于它本身和谐的自我繁殖的潜能”。显现清晰的手段除了对情绪的控制、合理的剪裁、神奇的想象、借丰富的词汇化育广袤的风物以外,当然离不开诗歌的音乐性。
  于现代汉诗而言,相较于音节之间的韵母声母声调有意识的联系以及相关的情感依托,诗歌的音乐性更多藏于诗歌的结构中,词语参差、句子的长短、错落等形态规格的变化,主谓关系等词语组织关系的变化,重复、互斥、勾连、唤起等句子、语段之间情感关系的变化,经过精心的排列组合,表现出丰富的语感、语调、节奏和韵律变化。希尼是非常讲究韵脚的诗人。翻译家吴德安介绍了一首名为《出空——为了纪念M.K.H.1911-1984》的诗——“诗人选择了母亲生活中几个具体事件的描述来转喻母子间的深厚感情。“全诗”由八首十四行诗组成,写于诗人母亲逝世时。开头有一段引诗,使用了意大利诗人但丁所用的三行诗节押韵法(terza rima),借这种形式强调母亲在诗人生活中兼有导师、样板和诗神的角色,是他生命中的实践启迪之力。谈希尼的韵式设计、英语里的音乐性以及这种音乐性和诗歌主旨之间的关系,我没有这个能力。暂且回到诗人、翻译家马永波的译文——读诗好似登山,就近的如红山,译者为我们铺设了几百米的水泥台阶。各种注解、评析赏鉴文章好似多年来众人踩出来的道,我们登到山顶,站在大石上大吼,望着白云里的鹤和梯田里的白云,望着熟悉又陌生温暖起来的边城,内心的喜悦无法剥夺难以言说——

从外面抬进来坛子四只,溢出奶油的厚舌头,
它们白色的内容,溅入消过毒的搅拌器。
杉木杆子,像粗大的威士忌搅拌棒
插进,严丝合缝的盖子。


  请注意黑字的部分。形态上,每行的前半个分句,从笨重的“抬”到迅捷的“插进”,十个字依次递减为两个字。我们试着分解一下劳动者的基本动作——抬进——安置——拿起(杉木杆子)——插进,中间两行作情绪和心理变化的铺垫或过度(承与转),使诗句物理形态收窄的同时,切合于心理变化。此刻,思想与声音合二为一。索绪尔在《语言学教程》里写道——“语言还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
  与《搅奶油的日子》错落有致的形式不同,《小雅·无羊》结构整饬,似乎造成了某种约束。巧妙的是,《无羊》以一种“建设性的破坏”,获得了除押韵以外更深切的音乐性,整齐的外在形态并没有使之拘挛,反而和韵律中“建设性的破坏力”相互作用,构成了含蓄却满溢、整齐却丰富的音色,像雄性冠海豹的头骨冠和鼻球,在展示力量(被激怒)的时候,气囊会急剧膨胀。
  如下是《无羊》的后三段——

二、
9、或降于阿,  
10、或饮于池;      
11、或寝或讹,                                              
12、尔牧来思。                                      
13、何蓑何笠?      
14、或负其糇。                                                          
15、三十维物,      
16、尔牲则具。  

三、
17、尔牧来思,                                  
18、以薪以蒸,        
19、以雌以雄。    
20、尔羊来思,                                    
21、矜矜兢兢,        
22、不骞不崩。                                                                
23、麾之以肱,      
24、毕来既升。        

四、
25、牧人乃梦,                              
26、众维鱼矣,        
27、旐维旟矣。        
28、大人占之,                              
29、众维鱼矣,        
30、实维丰年。          
31、旐维旟矣,
          
32、室家溱溱。          

  全诗可分为四段,每一段都是八句,结构绝对整饬!每一段都可以分为两层,且都是承接关系,每一层还可以细分为一到两个小层,每一小层还可以分为上下两片儿,诗句之间呈现出并列或承接的关系。第一段节奏平稳顺畅,不急不躁,保持一种匀速行驶的状态,尤其是后四句的四个主谓短语两两呈并列关系,方方正正, 舒缓平和。9—11三句,两个动宾关系短语接一个联合关系短语,相较如上四行端正雍容的主谓句,词与词之间组织关系和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在11句中出现了两个动词,省略了动词的施予对象或实施场所。此处节奏上有明显的停顿——“或寝或讹”空了一拍,接12句。12—22句,这11句的小层结构由3+2变为1+2连1+2,速度与节奏的变化一望便知。17—19句与20—22句字数一样,小层结构相同,他们的音节数竟然也相同(都是九个音节,相同的音节有三个—“er”、“lai”、“si”),但细细品来,他们的速度却不一样,18、19两句有四个实词——薪、蒸、雌、雄,22句有两个,21句却是两组叠音(拟态)词,妙就妙在这里,我试着敲一下这六句的节拍——“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嘚嘚、哒哒;咚、咚—咚、咚”,敲击至此处,浑如晋人阮孚所言:“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最后一段的层次关系是【1+2】接【1+4】,全诗以三个速度相近的句子引导出最后带有叠音词的一句——“室家溱溱”,和前面那两组叠音词直连的细脖儿不一样,此处的叠音词如牵牛花,有减速的作用(试着比一下前面“矜矜兢兢”、前鼻韵连后鼻韵的短促),像一只喇叭,对着拂晓吹奏晨歌,召唤着牧人从梦里醒来。
  有意无意,铺排至此,若论作品最终的效果,不外《文赋》里的一句——“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翻译成俗语,便是——“好看好听”。好看好听如《载芟》、《无羊》、《归园田居》、《客至》、《搅奶油的日子》、沃尔科特的《安娜》、《喜歌》以及如下希尼的《挖掘》,这般自由舒展而又漫不经心。希尼说:“《挖掘》实际上是我写的第一首我认为感情深入文字,或更准确地说,是感情进入文字的诗作……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我所做的不仅仅是文字排列,我感到我已掘进到现实生活中去了……给它命名所引起的兴奋给了我一种漫不经心和一种自信”。
  诗人如何在孤寂落寞时仍怀有源于自信之不可侵犯的尊严,像希尼笔下“盖屋顶的人”,身怀令人惊叹的“米达斯之技”:“把接头处剪齐嵌平,把麦秆钉在一起/形成蜂窝状的倾斜,如一片收割后的麦地”。如何将时间像渠水引入田间地头般引入自己的诗行,在汩汩流淌中把劳动夸赞,如《生民》,如《载芟》。在连续的劳作中保持轻盈的姿态,漫不经心走进读者的心里。如何穿过众语喧豗繁杂激辩的时代音幕,找到自己的归巢,好似一只满载而归的军舰鸟。希尼的忠告值得珍视——“掘进到现实生活中去”——不是现在才这样,不是今年才这样,凡有井水,概莫能外——“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周颂·载芟》)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