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木朵:《九江诗歌特辑》点评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7-03-12  

木朵:《九江诗歌特辑》点评



九江诗歌特辑


雁飞的诗

生长的南瓜

怕人似的,躲进叶丛深处
像条花蛇
长着自卫的斑纹
令人在瞥见的瞬间
赫然止步

不露声色
只争朝夕
南瓜,用越来越圆熟的模样
呈现着
这个季节的本质


架上苦瓜

时光之手
何其巧妙
有那么一瞬,我惊艳
这是不是时间
小小的钟摆
有那么一瞬
又惊艳
这是不是季节
玲珑的吊坠

如玉雕
温润可人
垂悬藤架
有一种说不出的静美


待迎的西红柿

天生一副美人坯子
虽然来自草根
尚显青涩
但一脸洁净
炫出光芒

谁都会爱的
我相信,时光也在为她
暗暗助力
最最美满的一天
很快就会到来
迎走她的人
必将有福
且,满怀欢喜


半大的丝瓜

和西红柿一样
半大的丝瓜
挂在藤上
亦显女性特征
西红柿,将特征
写在脸上
而丝瓜
则写在身影

或丰腴,或婀娜
或羞涩,犹抱琵琶
半遮面
或俏皮,闪躲偷睨
笑吟吟
或相思,月上柳稍
人倚望
或惆怅,独上西楼
叹月归
尽显人间百态


八月十六日的丝瓜

看得出来
在成长的道路上
她已竭尽全力
烈日的陡坡
已让她
爬得疲惫不堪
我甚至有了一份担心
再不来摘
她就要耗尽
自己的青春

八月十六日的丝瓜
让人看着
有些心痛


  雁飞之诗是揽物对照之诗,也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赏,并赋予其形象与意趣,来为时光增添存在的光亮与价值,实际上是借鉴这些外来之物、旁边的他者来安抚自我内心的轻微的躁动。“我惊艳”——这个主谓词组透露出那些宾语的“女性特征”,那可供惊艳之所在、之所谓,也可说,通过对凡常之物的歌咏,通过对诗句的触及,他有意识地完成着自我的惊艳化:他强化了自身作为一个诚挚(称职)的观赏者的价值所在,也正是他的观看、他的一瞥、他的“惊艳”使得众人普遍的经验变成了诗作,变成了某一种风格的诗作,被视作一个观察视角:人曾经怎样地抵达人与物融为一体的地步?在这些瓜果植物的表情中,处处是诗人精雕细琢的一个劳作者的身影,人的声音明显地盖过了植物们可能存在的其他方面的异议,诗人富有感情地认为“她就要耗尽/自己的青春”,如此急迫、尚义,急他者之所急,已经最大程度地描述了人在赏物的处境,这为日后的换位思考——比如借植物的眼睛来观看人、丝瓜作为“我”而人退居为被观看的“他”——提供了强劲的铺垫,我们期待诗人从另一个视角再度为读者带来那妩媚得令人窒息的“心痛”的感觉。


阿郎的诗

花海

你说你要去看花海,在这秋日的午后
从浔城驱车出发,到多宝这个小地方的时候
太阳都快下山了
看花海的人都在往回赶
你赶紧下车奔向这片湖滩
零零散散的野花扑面而来,蓝蓝的
镶嵌在枯黄的野草中
你说小时候你家屋后牛栏边上也有这种花
我说花很漂亮,但不是海
波涛汹涌的鄱阳湖畔,怎么会容得下另一个海
回去的路上霞光万丈
你说不上欣喜,也看不出失望
一头秀发迎着晚风飘扬
我忽然发现花海就在你脑门上,绚烂迤逦
飘渺无边
呵,这无比清香的花,无边无沿的海




阳台上的青菜被虫吃了很多
野鸽子也不时飞过来,啄一口菜叶赶紧飞走
边上放杂物的角落,有个旧轮胎
几双没穿了的旧童鞋,也乖乖躺在那儿
火车站就在不远处,站台上的人三三两两
没几下全钻进了火车厢
火车缓缓开动的地方,有家驴肉馆
里面坐着一位削瘦的作家和一位丰腴的女子
他们在调侃,发出笑声
我也笑了笑
我站在自家的阳台上
楼下客厅里,儿子正在数3加4等于几
他妈妈教了一遍就再也不作声
生活如此安静,一不小心又立冬了


你总有一天将爱我

你乳白的风衣像一部歌剧
芬芳、纤细
和远处建筑物一样的颜色
风衣包裹的心
和远处建筑物一样的忧伤
一样的坚硬
我不敢说出我爱你
虽然你已重洋万里
在你的故乡,柳絮如期而至
漫天飞舞
从三里街到老马渡,让人无法呼吸
我不是在坚守
我真的不需要这样的世界
我宁愿,那个逐放天边的人
是我而不是你
我不会让你背诵勃朗宁的这首诗:
《你总有一天将爱我》
你只要轻轻哼出这诗中的一句
我立刻打马回头,向你飞奔


姐姐

石门楼的灯笼已经褪去红色
竹林很绿很绿了
串兰花儿躲在九岭山里
姐姐,这个夏天真的很热
西海的水冒着热气
被运送小雨的南风吹了又吹
你前脚跟回来,后脚跟又要走
菊花茶都未吹凉
又像一匹母斑马一样,逃往北方
北方北方,那里的夜色肯定温柔
姐姐,你的笑容像祖母晒干的笋衣
在南风吹过的时候,瞬间凝固
姐姐,今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二
傍晚时分,电闪雷鸣
西边日头东边雨。姐姐
这多像你,经年累月
仍未抓住的爱情




海,海,海
海就在不远处
海天一色,悲伤的蓝
浮云一朵朵
你却不看海,你舞动身姿
张开双臂,眼里擅动着青春
是不悲伤的青春
你胸前的七色围巾在飘
那青春终于被飘了出来
你管不了这悲伤的大海
悲伤的大海,倔强孤独的大海
多少风雨和年华被海上风吹散
你当然不会怕风、怕雨
那翠绿的浮萍被风雨敲打了
你像忘记一件小事一样忘记它
你不想被蒙在鼓里,记在心里
你在海边舞动身姿
舞出暗黄的相安无事的青春
你不看海


  阿郎《花海》一诗的关键词“忽然发现”正好透露了诗人对诗的来历的发现,他的诗不是单一地从一个固定视角出发,按照一个线性时间或顺时针方向依次展示他的所见所想,而是不断地调换场景,从一地到另一地,在更换场景中,精巧地捕捉那诗中唯一的宏旨。他在一个时点同时看到许多景象,但都只是平等地铺陈它们的存在,真正要赋予意义的一刻非要等到“忽然发现”的来到不可,仿佛诗的全部秘密就在于这一刹那。同在一首诗里,既有“阳台”、“客厅”,又见“火车站”、“驴肉馆”,远近齐观,可见之物与不可见之物并置,无非都是在等待那个命中注定的时刻,在那时,意趣猛然生成,诗意盎然。


陈修平的诗

妻子

他慢慢睁开眼,搜索整个房间
白色的墙壁,白色的被套
还有守在床头脸色苍白的她

她的惊喜穿透疲惫的眼神
声音里充盈着悠长的期待:你醒啦
隔着氧气罩
他唔唔地似乎想说些什么

她说,知道你想说什么
什么也不用说
车祸中你能捡回一条命,我已知足
你人在,家就在
医疗费不够,可以卖掉房子

泪水止不住地溢出眼眶
他分不清,几滴流淌着感动
几滴包裹着愧疚


监控摄像头

每天,都能看到
不少监控摄像头
睁着黑幽幽的眼睛
却不知它们在看着谁
也不知究竟看到了什么

很多时候
它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只是,一些关键的时刻
几处关键的地方
却突然坏了


拥挤的乡愁

春运来了
春节近了
积蓄已久的乡愁
似如期开闸的洪水
从四面八方涌出
涌向一个个车站
涌进一列列火车
挤得满满当当的空间
弥散着天南海北的乡音

出发的鸣笛,牵引着
一路的咣当声
一声声和着急促的心跳
扑通通地一路向前
方向明确——回家
目的纯粹——过年
不断延伸的坚硬铁轨
如汇聚乡情的通道
一步步拉近着柔软的思念


来去匆匆的年

凛冽如注的北风
急剧汇聚的人潮,阻挡不住
急急返回故乡的脚步
春风将至未至时,带着期待
又匆匆离开故乡的怀抱
于过年短暂的停留间
还根本未及反刍童年的味道

在远方的城市,徘徊
坚硬的水泥地
莫名的干渴
微风过处,总想
搜索几缕故乡的气息
枕着一声声由远而近的呼唤
滑入梦乡

母亲独守着老屋
时常倚在门旁
默念着远在异乡的儿女
白发,和村围的野草一样疯长
屋前历经风霜依然苍翠的古樟
朝朝暮暮陪伴着她
也守望着她的远方
  

惦记故乡的理由

故乡很大
大得总是充盈着我的记忆
满满的,犹如儿时雨后村前涨起的港汊
岁月流水,始终没有消退

故乡很小
小得只剩下我苍老的母亲
以及母亲侍奉的一方菜园,放养的几只土鸡
父亲走后
母亲成了我对故乡唯一的牵挂

离乡多年
故乡的房屋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故乡的田野却越来越小
故乡的道路已经硬化
不用踩着泥泞回家
而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故乡的山梁日渐松软
山道覆盖着厚厚的残枝枯叶
已经无人收拾回家,放至灶门口
村头落寞的小学校,已听不到朗朗书声
娃儿们或随父母去了外地上学
或跟祖父母聚到县城念书
老祠堂孤独地守在村子中央
几栋烙满风雨痕迹无人打理的老屋陪伴周围
村东头与村西头新建的房屋
自年头守到年尾
才能迎来主人久违的抚慰

总想把母亲接到身边
然而,来到城里的母亲总是坐立不安
年岁越大,母亲越不肯离开
她守候了一辈子的村庄
犹如守候着她曾经的岁月和记忆
每当风雨交加的夜晚
总担心老母亲会和老祠堂一样
在风雨中坍塌
时常在心里问自己,要是母亲也走了
我还有没有惦记故乡的理由


  陈修平对于“乡愁”主题的介入,可谓是尽人子的本分,甚至从另一位乡愁大师余光中那里借鉴了乡愁的雏形,他不得不跟诸多人到中年的其他诗人一样紧迫地面对故乡的精魄,他必须要有一个交待:如何报答母爱?换一个说法就是:文学之根还可以在那个名曰“故乡”的地方找到吗?除了母爱与根的意识,他也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当代城市居民的命运问题,这就是他要妥善处理的与“母亲”主题同等重要的“妻子”课题:他的确在《妻子》一诗中谈及了再生的命运问题。在当代生活中,“妻子”这个对象对应的是现在进行着的人生状态,这个角色是诗人最近的观察者,既是诗人时常观察的对象,又是最了解诗人作风和习性的知情人,是当代诗人不易处理的主题,有别于“母亲”这个烂熟于心的形象,“妻子”这个课题很容易把诗人变成人生棋局中的一枚棋子,举棋不定,沉吟不决,衍生出对当代城市万象的种种反思。


王玉芬的诗

黄瑞香

以一个女人的名字
高坐早春的枝头
其实是一群女人,着黄纱,点朱唇
同登舞台,集体亮相
美艳,炫目
每一朵都是那么相似
每一朵又截然不同

奇香扑鼻
多个体齐聚的炽烈
仿佛一点火星,就可以染红一片

是的,这是一群有着相同名字的姐妹
她们摒弃绿叶的虚妄和拖沓
干净,独立,并具蓬勃的活力
她们慈悲地垂下眼帘
以对美最深刻的理解
点燃春天,并让春天
为之沸腾


河虾

起网,装箱,运输,长途跋涉
从鄱阳湖来到我家厨房时
虾子大部分死了
有一些已呈不新鲜的乳白色
但总有那么几只,生命力极强
一打开塑料袋,它们就蹦跳着
四处逃生
跳到案板上,跳到地上
甚至有虾子跳到我的手背上
——让我进一步感受它们的律动
提醒我它们和我一样,是活物
它们有着好看的透明色
有足够强健的体魄
它们每一次出逃都用尽全力
当然每一次都逃不出我的掌心
我用铁碗覆盖住磁盘
它们继续在无氧的空间里弹跳
“噗,噗”,击打非常激烈
当河虾变成一道菜呈现上来
那几只活跃分子显得格外出众
颜色红嫩,身体弯曲的弧线漂亮
肉质比早死的虾子更为鲜美
我们心安理得地享用它们
如同命运之神,享用我们


山中打坐

静,填满虚空
我是虚空的一部分
化至无形,化至时间的形状
流淌而去
及至酸麻感如蚁般啃咬身体
一群打坐的人似乎想起同一个问题
几点了?几、点、了
“不要问时间,跟着做就是”明慧师父训斥
重新屈膝、盘腿、打坐
时间是一炷香,是念经声
而落雨声及虫鸣退出禅堂
仿佛响自另一个维度空间
万千思绪涌入脑海又抽离
才做到心无杂念,心无旁骛
“啪,啪”香板连声
我如梦初醒,跌出虚空
重回俗世,凡间


  王玉芬同样在咏物之际弹奏命运的主旋律,“以对美最深刻的理解”,在外在事物“相似性”中寻找截然不同的差异性,尽管她还只是触及这一感知层面,并未及时地解释到底什么是“最深刻”,又什么是“美”,以及差异性的内在构造。她为读者带来了宏大的计划,立志要揭露重大主题,但我们目前只看见她野心勃勃的宏图的一个拱顶。不过,在《河虾》这首咏物诗中,她刀法严谨地促成了人对“享用”的反思,对当代人某种“心安理得”的心灵现实进行了轻微的反讽。她的尝试其实正好提供了一个警示:当代诗人除了言明某些问题/主题的存在及其紧迫性,还要对这个情状的由来与走向进行追根溯源,简言之,诗,如何能更深入地介入现实生活,而不仅仅是危言耸听、发发牢骚或甜蜜的唠叨?


曲旦的诗

我想住进山里

我愿意住进山里
要有一个院落
花鸟虫鱼请进
闲人莫入

多数时候我是一个手工艺人
所有什物落满我时间的微芒
偶尔我是诗人。乐工。菜农
隐秘的身份是:情人

对一切有情
不多说话
不承诺
不给予
不留

琴箫书籍奇石这些东西都有
喜欢你就拿走
问题是你要进得来:
有阳光的日子不见人
有月光的日子不见人
花开的日子不见人
花谢的日子不见人

有些人来了我是要下山迎的:
喊我小名的
喊我笔名的
喊我还债的


我想请桌客

我要请一桌客
不多,不少,刚好一桌
用最最鲜红的请柬
用最最古老的方式
客人都是笑得好看的人
说话不多的人
男客要带些腼腆
女客要带些慈悲
不请三头六臂的神

文火沏茶可好
青梅煮酒可好
家常四道菜:
白菜、豆腐、萝卜、黄瓜
多放葱姜蒜
夏天来个麻辣涮火锅
冬天就来冰啤
跟他们唱个反调

若要问我为什么
今天我寂寞


我要去的地方

可以肯定的是
我要去很多地方
每天都在准备行囊
准备想象,准备爱

我喜欢
自己骑着高头大马的样子
风尘仆仆的样子
像是曾经沧海
像是煞有介事
像是把世界爱了一遍后
忽然泛起的疲态

无论去什么地方。一条路
芒花盛开,通往
无人居处的山村
就是出发的理由
我并非爱那破旧的老宅
只爱那个时代
爱一种虚构的凯旋
骄傲。惶恐
一程又一程

没有什么
能让我停下来
离开,才知道
什么配得上我的思念


  曲旦的诗是对“我想”/“我要”这种内心刚需的呼应,是诗明智于计划书、策略报告的一次验证,不妨说,诗人太眷恋那个无所不在的“我”而让诗承载了丰富多彩的自我形象,然而,如果不当心对“我想”这种措辞结构的免疫,就可能摆脱不了这种由繁入简所造成的感情抒发上的单调性,就可能因为频繁地提及“我”反而造成了对自我反思的遮蔽。或许,当务之急就在于用另一些诗来否定目前的盈余,比如“我不想”、“我不要”,从另一些立场审视自我的豪迈与卑微。


詹晓华的诗



辽阔的夜色
从秋风的子宫内
以180度的铿锵
将时间放纵 后退

今天 成为昨天
明天 成为今天
顺行或逆行
隐去秘密和玫瑰
拥有悬崖的骨刺

以干裂、坦诚之唇 饮下毒液
体内生长出圣经中的殿宇
藏匿全部的腐蚀与热爱

而窗帘沉默的今夜
风暴和流水正反叛于呈现
孤独 亦从黑夜里接近禅悟与高贵


临近中秋

深夜里
一张脸成为悬念之时
一轮硕大的月亮
不动声色地挂上头顶
那些倚窗而来的月色
多么美

我握住一张车票的胡思乱想
将硕大的天空贴满思念
于是,你从一句句诗中
从一切声响和安静中跃出
带着体内的豹子
将火焰抵达我的花开


仇人

没有人赛过我爱你

在每一个午夜或凌晨
我承认
我总是沦陷于你
心甘情愿地
被你一点一点地拆成废墟

如此不管不顾地走在自己的歧途上
我毫不怀疑我会宠坏了你 但

你是我今世最大的仇人啊
是我的国王与城池
你给的深渊
挂在我身体内每一个骨件上

而事实上
你从来都无法想象
我被你抽空的部分
有着怎样的惊心动魄与悬崖

你的影子庞大得让我犯上了白内障
从此 贴身的黑色与我相依为命
我为此痛苦 而
你给的痛苦 亦是我的幸福
    

浅秋

爱情还未深爱
你已拥有了我全部的信任

将沉默路过绿色和黄色
一切的对立 在前面铺开

于是,我常常毫无来由地被一根枯木弄哭
而丛林的入口处你是我的同类和知己

当一些暗下去的事物正起身走进光明时
落下的第一片秋叶刚好锯断我灵魂向上的梯子


简单而幸福的一天

今天
一个多么安静而清澈的早晨
我穿着一首诗
在微亮的晨曦里
慵懒地将自己打开
瞬间我成为一本紫色封面的线装书
经过时间和记忆也经过喜悦
这一天,我多么幸福而富有


  詹晓华营造诗意的秘诀包括对词句关系的调节与修饰,比如“秋风的子宫”、“我握住一张车票的胡思乱想”,他确乎处于写作中这样的一个临界点:对字词句的关系的迷恋胜于对诗之主题的捕捉。他正经历着每一位诗人酷爱诗艺并为之着魔的那个美妙阶段:“我穿着一首诗”——诗既可能是他的一件披风或盔甲,也可能是一件背心或保暖内衣,取决于他赋予诗不同的感觉,这些感觉当前是必要的,也许不是准确的,但诗人在为自身量体裁衣,为日后更高的诗艺预备丰富多情的装备呢!


刘建彬的诗

天涯月色

隔海相望的你和我
丈量思念,距离不长也不短
抬头举举手想摸到对方的心跳
月亮和颜悦色把家安在海上
穿戴灿然一新的月光颜色纯净如雪
一种肤色披挂同样的乡音
心中种下割不断的乡情
仰望新月用手翻动这片蔚蓝的海
听涛声温柔平静浪花涌动芬芳
我和你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高高兴兴地走过来
坐看一样的月色
劈柴点火长出袅袅炊烟
捧一碗温馨的茶喝醉大好江山
今晚我们要擦亮这个和平的天空


雪韵

它悄悄地落在我的掌心上,洁白的羽毛
清净,没有杂音
从身边路过,呼出的声音都如此湿润

没有和我打一声招呼,一朵又一朵
眨眨眼就刷白了整座村庄
大人小孩的喜悦填满了村头那块空地

我惊叹一片雪花轻盈的脚步
如雄鹰一样迅捷,鸟鸣翻越那座雪山
又一场风暴如约而至 

披雪戴风的雪豹就站在眼前
落雪捂住了狂风般的怒吼
留下满山的幽静

找寻雪泥鸿爪
白发老人望着雪人想起了什么
天上就落下了喜悦

一场雪就这样爬上了高处
和我围炉而谈
瑞雪就站满了枝头


老虎和草地

一只老虎在草地上奔跑
二只老虎在草地上奔跑
三只老虎在草地上奔跑

无数只老虎在草地上奔跑时
不是老虎在奔跑,是草地在奔跑


鸟睡了,梦醒了

喜欢做梦的孔雀
以打开翅膀冒出多彩的梦香
孔雀东南飞到底寻找什么
把春天编成花篮戴在心上
风唤醒鸟巢百鸟齐鸣
皇城边上静静地站起一个梦
用建筑的语言简述梦想成真
百年奥运在这里落下精彩
掌声如潮是否惊扰你的睡眠
大幕徐徐关闭落下告别
你安静了,泪流知多少
一个中国梦宛如孔雀开屏
你能看到幸福快乐和谐安康


在乌镇,与一座雕像对话

他安静地坐在乌镇的梦里
一双布满老茧的手
用岁月雕刻乌镇历史的那一端
乌镇的大人小孩男男女女今来古往
反复打磨,时间凝固在雕件的额头上
一座雕像刻写百年沧桑
乌镇的水,江南的墨,一顶油纸花伞
无形而有形,浸润一幅幅雕塑的魂
让往事越万年雕镌思乡激动的心
古镇来来往往的人,与一座雕像脉脉含情
咚咚咚敲打的声音在唐朝的雨中狂奔
他坐在今日的乌镇,纹丝不动
我只观其样,隐藏在塑像背后的故事
在一刻一划中无声地诉说
游子木心在归途


借我灯光

白跟着黑走
天是亮的
灯光在打鼾

黑跟着白奔跑
天是醒的
路却做着梦

脚下借一丝光亮
前方依然爱你

灯光在心里久住
我不需要和自己打借条
和颜色无关
黑白我自己选择

追梦的人心里住着
不分昼夜的光


  刘建彬在《老虎和草地》这首短诗的末尾矫捷地利用了“不是……是……”这个措辞结构,显示出他良好的语感,在几近平淡的叙述中预感到了迟来的、最终必然到来的关键一击。这就是超短之诗取巧的做法。不过,同样的技巧要在《雪韵》中使用就可能不奏效,《雪韵》以每节三行的规则运行,这种谨严做法排除了一招鲜的可能性,要更见功夫,要在铺天盖地的咏雪陈例中更新当事人的感受,实属不易,他还需发明其他的措施来应对雪花的惯常性与“禁体诗”之传统。 


蔡勋的诗

时光喻示

重复而又重复的脚步
我们共同走近黑暗,妄说永恒
被爱情艳丽的日子
纸杯在唇前低语
邮车在风中穿行

你不紧不慢地怀旧
用植物的拔节盖过金属的腐烂
洒脱而庄重地
从一片山头飘向一片水域

酒菜填得发腻的日子
想起暮鼓晨钟敲出的宁静
不用等待归属
勿需诅咒枯萎
一丝鸟翅划过生命河流
把往事释放得五彩缤纷

春泥说
我愿化作一只觅巢的乳燕
荷塘说
我愿倾听莲花女儿的心事
秋歌说
我只想用音符讲述成长
冬青说
我愿是你心中永远不老的碑林


自定义

手机停了,笔墨枯了,烟飘散了,手心冷了。
无语之夜,虫儿可为我点亮一盏灯?
想起一个人,又轻轻放下,自觉给自己上课

起雾了,华丽淡了颜色
可以任意解放自己
有的是自由和想象
有的是美食和烛光
有的是欣赏与渴望

忽闪的霓虹,看你孤芳自赏
绵绵的管弦,听你贩卖激情
奔忙的脚步,想你悲欢离合

想不出新鲜的下文,把茶叶倒掉
纯净的白开水,缓缓流进夜色
迷朦的时光,渐渐清淡起来

试把今夜,轻描淡写的一页
贴在明天,太阳照亮的路口
无意的去,留意的来
笑看,自定义时光里的雅与俗


刷新旧日的尘埃

青草般幽香的日子在目光里归去来兮
年青的潮水,决了河堤
祈祷的歌声,幸福回放
闪亮的你哟,此刻,可是
以一棵花树的努力,拒绝腐败和凋零

在这无声关怀的日子
我真想说点什么
说你,昨天,星光迷失的心事
说你,今天,插满阳光的翅膀
说你,明天,岁月静静的到来,又悄悄走过
一种思绪
在辗转的回味中
在微笑遮掩的珍藏里
无由地占据了你的心房
神韵地开遍舟楫纵横的港湾

在这守候的日子
我真想写点什么
写你的甜蜜,如山歌一样悠长
写你的忧伤,如晨雾一样清凉
写你的期盼,如日子一样,简单而又难忘
而一个声音
在蓄势待发的奔涌岁月
在寂寞无声的泥土深处
熟悉地穿过你温情的胸膛
默默地伴送你渐行渐远的步履

我,不是花,我没有花的姿态
我,不是树,我没有树的挺拔
我,更不是山,我没有山的伟岸
我只是你,平淡的日子,偶尔打开的一本书
我只是你,寂寥的日子,偶尔怀想的一抹霞光
我只是你,遗忘的日子,偶尔吟哦几声的琴弦

有爱,就有悲伤
有梦,就有遗忘
亲爱的,请接受我无言的恩爱
把快乐藏进生命的首日封
把希望种植在无边的黑夜
请允许我
用鱼虫的呼吸为你祝福


流转的时光

你可曾在风雨中长歌低吟
你可会在明天披篷启程
记住了,孩子,你的心灵
比山还高,比水更远
你这个大地的孩子
面对慈祥的母亲
还有什么比这无言的幸福!
用极度欣赏,看着风雨雷电笑罢
一千朵太阳。一万树玫瑰。

一身仆仆尘埃
如水如霜的月光照亮窗台
耕耘往事的人,请问
是谁装饰了你的白天和梦
是谁把尘封的你悄悄打开
是谁在火的舞池中向你招手
远去的朋友,请你告诉我
我把眼睛睁得这般大
为什么世界却是这样的小?
就算只有一次结伴而行
纵使永远没有回头的岸
用熟悉送走熟悉
将陌生托付陌生

追风扑蝶的人
我不知,你的前生
有过多少离散的苦和累
我只恩庆,花房旖旎的今天
有太多不及的填补和无言的恩谢
我还继续有梦,努力活着,可以选择
长成花粉的颜色
开遍草原的光芒

如果,你是我的爱人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
你千万不要让我为难
让我好一阵心慌
让一声叹息模糊了亲切的脸
倘若,我还是你的爱人
倘若,我还是你的朋友
我会惊喜地唤着你的乳名
你一定要接受我炽热的拥抱
让我捧起你鲜花般真切的笑脸

时光,未来将刻录你缓慢的足迹
而我却只能是你渐次枯萎的背影
我是一朵闲云的娱游
我是一丝微风的迎面
我是一眼山泉的隐秘
快意随时光一起流转
站在未知远方的站台,剪票上车
把一切祝福留给春意正浓的小草
忘却前尘,编织一串荣誉的花环
用终极的眷念湮没一切纷纭
卷起光荣
回到梦中……

感谢你,时光
带着我幸福流转
刻录为一段文字
催生出一杯牛奶
风化成一堆枯石
感谢你,母亲,孩子,爱人,朋友
我惟有不停  用心去爱
爱一路的炊烟和流云
爱一切的高耸和低微


黄昏听雨

一朵花影
照亮了模糊的黄昏
雨声里
叮咛的温暖放宽了岁月的尺寸
生命是这般美妙
灵魂不倒!耸立起信仰的高度

许一个愿景
不再孤单地凋零
道一声祝福
云彩奇迹般地环绕
那是一片创新的世界
那是一次淬火重生的彻骨

秋雨,和谁?
一醉方休
黄昏,约定
许它一个前缘


在光阴的每一步里修行
  ——有感郭倩倩女士书画展

把光阴绣成一朵花
蕴藏在浓淡枯湿的水墨里
用光阴刻录一首诗
放大雪泥鸿雁的乡关记忆
水墨陪伴,清风相随
平淡的日子有了温婉
平和的心襟拥怀古今

宁拙勿巧,性真勿媚
以古为师,不逐时俗
静美善爱地在光阴里行走
意态自若地伴随着光阴修行
一颦一笑里,舒放典雅
一笔一画里,传神自然
风云激荡的浔阳江
王朝兴衰的秦淮河
缘于一轮千古守望的
    春江明月
淑雅写生倩影
铅黛写意仪颜
于喧嚣的市井中过滤浮尘
在简约的定义里探微本真
谁言金陵只有粉气
谁说秦淮只有酒家
谁言清风不谙花语
谁说笔墨不谙乡愁!

佳想安善。居心无物。
人生的每一步都有参悟
岁月的每一处都是道场
在柔指中散发清香
在静默里晦养韬光
闲静空远,竹梅傲岸
光阴编织出一抹抹情致
生命修为出一路路相逢


  蔡勋寄情于“时光里的雅与俗”,惯于排比,在多个时点或平行场景里展开他对一个主题的阵阵眺望,有时,读者会觉得他伸展得太远,却在收回羽翼时只好采用大致相似的办法,立足于某种人所共知的箴言,通过这种普适的感情微澜来修好诗意的最后一排围栏,其实,他不妨诗风肆意一点,追求特立独行,不必总考虑与各种品味的读者设法达成共识,也许,正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因素束缚了他创作的手脚:其一,他舍不得诗中自我的好好先生之形象,兼顾各方面利益,圆润而周到,反而造成了对藩篱突破上的迟滞;其二,他所构想的第一读者形象可能太过统一,使得每首诗都乖顺听话,过于顺从那第一读者的愿望。具体到《黄昏听雨》这首诗,比如“一朵花影/照亮了模糊的黄昏”这两行看似唯美动人,但如果他止步于第一读者对这一主谓宾结构的满足,就错过了对这一个其实仍属规范的句子之后寓意拓展的义务,也即,他应继续逗留在诸如“花影”与“黄昏”的关系之中,延展某种更为细腻的、个性化的感觉,而不仅仅是一晃而过的唯美,其实,他还可以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对类似“照亮”这样太过确切的措辞进行反思。或许可以这么说,诗,不是唯美的一一相加(用更多类似的唯美情境求和),而是独一的唯美情况的延展(独一性状况向外围的拓展求积)。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