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木朵:再寄刘义:认命与求诗得诗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7-02-19  

木朵:再寄刘义:认命与求诗得诗




刘义兄

  你好!昨日通过电话后,我心安更多,也不免觉得自己担心多余,未能思虑周全,应体贴你随遇而安的心境才好。上午教书课间休息,读钱穆《中国思想史》前几页,即刻瞥见“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一句,当时身心俱疲,一经宾四先生阐发,眼前一亮,旋即明白了“命”与“仁”的二者关系,也接受自孔子以来的中国心理对“利”的认识。认命并不是什么坏事,或谓之消极生活的态度,恰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前提条件。如宾四先生所言,命,是外在的不必然,仁则是自身之必可然,“命限制了人的种种可能,却逼出人一条惟一可能之路,这一条路,则是尽人可能的,那就是所谓‘仁’。”结合之前他所援用的叔孙豹所谓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来论,孔子倡导“仁”,铺就中国人心路历程,可谓是“立德”,我们这些后人,自然在这方面难有建树,如果想图个虚名,或许就只能沾边于“立言”。这也就是我们认定自己作为一位诗人的心理基础,我们应允自己在诗的天地里会有一个更为健康、向上的自我形象,作为诗人,可谓离语言最近之人;于是,孔子求仁得仁,我辈则求诗得诗。我们跟圣人的心理相似的是,我们接受他关于“命”的态度。“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些讲法也就顺理成章了。如你第二封回信所言,秀江之滨曾有郑谷蹀躞,现在我也置业于此,既有巧合,也有命数,或许,借助这滔滔浪波,我能穿越时空;郑谷诗集读得深入,原先的成见就一个个推翻。我希望自己有得两年时间就能成为郑谷的知音。那日听你说到烧好锅炉就读书写作,我还不禁想到作为磨镜人的斯宾诺莎。

木朵
2013.4.27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