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木朵:重谢夜雨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6-12-04  

木朵:重谢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晓看”的应用,应是这首诗的一个亮点。它既可以是对翌日初升、夜雨乍歇之际的预期,到以后的某个时候去看,会如何如何,又可以理解为在写作之前,他确实经历了两个时刻的对照,他推迟了对江船灯火独明带给观看者的心灵触动,等到早上看遍雨后花枝之后,再续前缘。但不少读者会反对非得看个究竟才落笔生花的做法,诗人完全有理由凭着以往的阅历来安排一枝花在诗情中的演出目录,简言之,在诗的稍后位置提及“晓看”,无非是想赢得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的支援,为寓意的八连环完成最后一次锤击,不必斤斤计较于作者对待写与看的关系是否诚实。
  在夜间风雨和流水落花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是一种历史化了的审美意识。从生活经验中抽取出来的、显得干净纯粹的一幅图画,它严丝合缝地对应着情感屏风的尺度需要。事后,我们紧盯“晓看”出现的诗中位置,会有其他的替代方案,使我们在这个节骨眼上睁眼看到城镇其他玄机吗?我们和作者一样丧失了最佳时机,在那一连串眼前景物的序列中,“晓看”越来越像必不可少的令人愉悦的一步,如果这首诗的主题必须涉及高尚情趣三步并作一步的逾越,在“黑——明”的辩证法之余,这首诗几乎不可避免会迎来自己的黎明。
  如果这首诗分成两个步骤来获取生活的馈赠,先在夜雨正酣之际推窗看茫茫宇宙,找到寄情的落脚点,后在接触到“花重”的第一印象之时重返夜间余音,将两个前后有别的时刻笼络在一起,这样做,会不会有损诗的浑然天成的性格,而且在对花——有别于雨这个主题的次要因素——的观照、验明之时,很可能因花的多情而出现思路上的偏离?
  雨所造成的结果几乎成为这首抒情诗对雨这个对象能多大程度改造人的世界观所做出的结论:在吟咏一个漫无边际的对象时,除了追踪它的曼妙踪影,它在当时当地所处的时空位置之外,还得进行一次价值上的判断,要么它是有益的,要么它能催生一朵观念的奇葩。
  他赋予这场夜雨的情趣是喜庆的,他与雨互为知音,好鱼知时节,当事人懂情趣:在一次雨的科普知识演讲中,他概述了好雨的关键表现,无需引入另一个人的心声,也不必阐明孰物受到了丰厚的照顾。
  但我们趁此学到了咏雨的种种技巧,这一判断,还为时尚早。我们或可推断这场弥漫在诗句中的雨的形象介于暴雨与毛毛雨之间,既不摧枯拉朽,造成次日的花叶凋零,又不致草草收场,从叶尖上滑落了珍重的水滴,乃至花儿不懂得如何重谢夜雨的哺育与激情。
  无声之雨,几乎隐遁于无形,黑云、明火也只是雨的邻居的表情,唯有花儿的演出才把雨的前世今生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这是一场恶雨,也许最坏的结果中会有凄婉的雁鸣、混沌的江水、恼人的泥泞,而不去谈及娇柔的花瓣,哪怕是花苞凋尽也不能尽数恶雨的可悲可叹。为了进一步弄懂作者的态度,辨别他在处理雨这个题材时走到了哪一步,我们还需要另外的几首诗,关于雨的几首诗,来领悟这里的风度:一首关于恶雨的叹息,一首涉及狂风骤雨打乱了宇宙的方寸,一首同样致力于喜雨却另辟蹊径。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