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木朵:初尝与雨的交情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6-12-01  

木朵:初尝与雨的交情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杜甫《雨不绝》)


  现在,我们拥有彩色而坚实的基础,可以用几种手法写一首关于雨的诗。这有何难?我们甚至明白了如何取悦读者,利用诗中的皱痕。然而,等到真正动手时,才发现这种习以为常的小东西真不易对待。常用的策略有二,都试过了:通过雨的吐露,找到它刚刚濡湿的主题,此其一,并不太费劲,看别人现成的作品时。这个举措有点像冒雨抢修一条塌陷的公路,找到由此及彼的各种泥浆。例如,他“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对雨》)的心弦,正是不易察觉的脉络:雨一下就成了一道美味。很多场合上,我们并不打算关心雨,淅沥也好,瓢泼也罢,并不能刺激我们的联想,我们也难得诗的第一个闪光点,只好干等着这些湿痕的褪去。一旦我们喜形于雨跟他物的临时关系,就会想方设法拿那些东西出去淋湿,让它们感激这一场及时雨。“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雨》)就是外界对雨的煽风点火,并声称已找到诗的真谛之一:使事物之间的关系变成事物在语言上的相互关系。
  其二,就事论事,合乎真情实意。在这首诗中,他已摆脱了雨对各种道德规范的倾注,也不是为了泄欲,而是为了写雨而写雨。我们很快就发现,对于这种基本元素的描写,几乎不便采用细胞学或解剖学的办法,从雨的家庭、品种、质量、成因等方面入手,他依旧借助雨的芳邻对雨的评价来间接树立雨的印象。雨如果不上道德课,就不必时刻准备一份政治纲领。这时,它因妥协于近旁的友谊而变得毫不油滑。为了达成对这个对象的共识,他有意制造了一个空间:以便徜徉其中,找到日月昭昭。他没写出来的那一阵子,事情明摆在眼前,你我共享其中的信息,现在,事情办妥了,瞟一眼,我们狠下心来说,他写的跟我们所见所想的差不多。潜台词还包括:其实我们也可能会这般捕捉雨的风貌。有点不服气,拒绝承认他此举改善了我们的观感呢。
  围绕着雨,其余的事物个个负有义务去清除篱笆上的杂草,以恢复最初形态的宿舍。我们可以细细归类,把他所调遣的几个杂役。阶前短草、院里长条、舞石、行云、江舸……纷纷出场,初尝与雨的交情。我们愿意相信这些小摆设,如果非要指出它们的一个共性,那就是它们有着同样的后盾:诗人脱下的那件隐身衣。它们交代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在雨与诗人之间尽地主之谊。它们的殷勤俨然表明:要结识其中一个,就必须频频列席它们的周末聚会。雨的自我形象与友邻们纷纷拼凑的印痕吻合之后,才可谓识得其中的真情。
  这首诗的落脚点也就是雨的立场。由于雨不只是单数形式,而是某种拼贴效果图,来自附近景致的屡屡奉献,我们才明白:一首咏雨之诗仅仅是浩瀚分之一,因诗人选择不同的搭配手法、不一样的附和之声,雨就由外而里地发生变化。我们对雨的认识,似乎不便脱离某个暂时的环境,而诗恰好改造这个环境为新奇的辞海。我们当然相信他,如果用一只飞鸟带来和风细雨、用两匹马驮来暴风骤雨,他都能出色地替我们面临风雨交加。他所置身的那个传统仍然有效:我们要认识雨,要在雨的气息之中觅得诗绪,就只好沾亲带故于其余的幅员。这个讲解心境的模型涂抹当代色彩,仍然在神州大地辽阔运用。这不绝的雨,正是绵延不绝的体己诗,如今,我们几乎难以创造一个较新的模型,以雨水为燃料,发动而照明来日。要么继续去草树云石那边赊欠,做旧瓶装新酒的长久生意,要么拿当代的新玩意替代之,到头来还是由此及彼的花团锦簇,却从未有过贡赋(功夫)的翻番。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