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桑克:一个诗人的喜悦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1-09-16  

桑克:一个诗人的喜悦




  这样的诗,可能已经有些传统了。我这里说到的“传统”通常是和“落伍”这样的词(消极的一端)联系在一起的。是的,传统,通常就是一个起点,就是一个出发的营地,就是我们在无所依靠的时候一个可以信赖的港湾,一个过去式的,基础,一个保持(积极的一端)。
  在创造的路途之中,这样的时刻,是宁静的时刻,是类似休憩的时刻。它的愉悦价值可能超越所有的雄心。我这里指的是这首诗的形式,语言,不仅交织着九十年代初期的光芒,又有着现在,即2011年的自然与坚实。人不可能时时尖锐,不可能刻刻先锋,总有这样的一个时刻:在修为的基础之上,我们平静地表达成熟而日常的感受。晚年,或者创造力衰竭的时刻,我们可能会更依赖这个,以维持写作的行为。
  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享受着流畅的快感,犹如“光芒在流动”。同时,我也意识到一种“旧”的存在,一种对“旧”的内疚与好感的双重存在。诗中的“光芒”是物理的,同时又是精神的。而在“新”中,光芒就可能只是物理的。我这里不是挑唆新旧的矛盾,而是指出它们的差异。因为我是既新且旧的。
春日的沙滩,更接近于现实,而“光芒”则有脱离现实的可能性。关于它的高度的议论几乎是精妙的。
  “高过屋顶的树叶,和你醒来的某个早晨”,语文滴水不漏,诗歌技艺精湛。我认为,现在的江离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个挑剔的批评,而是一个建议:多写。
  读者的喜悦,作者的喜悦,同时都已具备,那么欢欣,我忍不住大声地诵读:“那是因为,在我们内心也有/一片光芒……”,终于直接写出光芒的精神属性,强化的,直接显示的属性。前面谈论光芒的高度,这一节又谈论光芒的多寡。“这么多,这么少”,“这么少,又这么多”,反复,絮语,显示呢喃的魅力,而句子本身又是如此的结实。
  “但愿我们也是其中的一种/并带着爱意一直生活下去”,这就是我所说的现在的成分,2011年的成分。采用直接表达,而不是前面两节的间接表现。或许正是因为前面的表现,才使现在的方式更有力量。如果前面也采用现在的形式,会不会形成疲倦的效果格局?
  结尾使用顶针式修辞:“这使我们接近于/那片闪烁的沙粒,以及沙粒中安息的众神”。沙粒,渺小而纤细;而众神,崇高而昂然。谦卑与骄傲兼于一身。这固然是对威廉·布莱克的名句“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的化用,但是仍然让我在流畅的喜悦之中领受到一种博大而神圣的宁静。

2011.7.10.



附录:江离《沙滩上的光芒》

春日的沙滩上,一片交织的
光芒在流动
有时它也流动在屋顶
高过屋顶的树叶,和你醒来的某个早晨

那是因为,在我们内心也有
一片光芒:一种平静的愉悦,像轻语
呢喃着:这么多,这么少
这么少,又这么多

像一阵风,吹拂过簇拥、繁茂的
植物园——
但愿我们也是其中的一种
并带着爱意一直生活下去

这使我们接近于
那片闪烁的沙粒,以及沙粒中安息的众神

2011.4.20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