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维舟:张晖早年信札选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3-04-14  

维舟:张晖早年信札选



  张晖离世后,我回了次崇明老家。阁楼上存放旧信的木箱,因早已尘封多年,锈结后已无法用钥匙打开,所幸撬开后看,所有旧物均完好。夜深在阁楼昏暗的灯下重抚年少往来函件,往事一一奔来眼底,无异于重新生活了一次。
  1994年高二起的六七年间,两人保持通函,期间他写给我的信函合计约八十封,尤以大学四年(1995-1999)期间最为密集,计六十余封。当时两人以至交而各在南京、厦门求学,写信又几乎是惟一交流手段——那时没有手机、宿舍没有电话,也并不上网(他第一次上网是在199992日,还是我带他去的),至于聊天工具,两人之间从未用过。如今看来,这样的通信交流方式本身也已非常古典
  2001年出版《龙榆生先生年谱》起,张晖在十二年间出版独著四种,合著一种,编纂、整理文献六种,身后留下三部书稿(《易代之悲:钱澄之的诗》、《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及基本点校完成的陈乃文诗文集),常以狮子搏兔之力治学,用力可谓勤奋。其学术根柢及治学理路、思想,俱可追溯至其早年时代。
  下列信札均为首次披露(其中11封刊于今日上海《文汇报》笔会,题《小小成绩,皆需狮子博兔之力”——张晖早年信札选》),总19封(含其中我1封复函,以便上下文理解之用)。除少数文字因涉隐私或无关琐事而以[……]略去,其余不作删改。今后将陆续整理出剩余信札,俾使世人得见斯人早年治学思想之历程。



茂华吾兄:
 
  [……]
  购书一事我尚未办。我准备也购一本《诗经注析》,另有一本汪荣祖教授的《史传通说》,我听说该书之序乃钱钟书所写,故存此心。请勿笑!
  今日我喜获二书,不能不相告。一是唐弢的《燕雏集》,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另一是唐圭璋等人的《唐宋词选注》,惟憾两书均已破损,后者犹甚矣,然吾心窃喜。
  汝嘱余于8.1至汝家,余在此道扰了。今年暑假无甚时间,抽身不出,详情待日后相告,此告扰于伯父、伯母。你我贵在心交,不必在乎此往来之礼也。 即叩
  近安
此上
 
张晖
1994.7.7


君如握:

  22日收信,诚欢喜也。语文分数一事,心中颇有所想,感慨所系可达万言,不说也罢!
  君为我录平伯文,几大张纸,甚谢!
  谢君记吾购书事,故列书单如下:
  1、《文选》李善注;2、《中国文学史》(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或游国恩主编)或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或皆买;3、俞平伯《俞平伯论红楼梦》(上海古籍)、《唐宋词选释》、《俞平伯诗全编》;4、韦柰《我的外祖父俞平伯》(上海书店);5、钱氏《写在人生边上》、《人··鬼》;6、杨绛《春泥集》;7、郭豫适《红楼梦研究小史稿》及续稿;8、蔡义江《红楼梦诗词赋评注》;9、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10、何其芳《论红楼梦》;11、一粟《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3、《三国志》(中华书局);14、汪荣祖《陈寅恪评传》;15、吴组缃的小说论集;16、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17、冯沅君《中国古典文学小史》。按:原书信中1-5914标星号,以示重点书目)
  如有有关钱氏的研究文集,如《钱钟书研究》等,俱买下,俞平伯之资料买下(《俞平伯日记选》勿买)、《红楼梦问题讨论集(人文)、《红楼梦研究集刊》有必买,此乃第一要著,《中国文学史》也有劳了。其余有则买,但总计勿超过200元。在考虑第一要著之前提下,再购买别的书籍,切记!切记!!
  [附注]钱氏修订本《七缀集》有95年新印刷,我已买到,请勿为我代购。
  有劳了,明岁再谢!愿吾兄寒假快乐,祝伯父、伯母一切安好,祝君合家快乐!

张晖
恭上
95.1.22
 
(按:以上两函分别写于高二暑假及高三寒假。当时两人在假期以文言通函,起初是为锻炼文言语感并通音问,后遂成惯习。其中可见其当时已有在假期杜门读书之强烈自觉,而得知我寒假将去上海,更开列出详细书单委托代购。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书有不少他其实早已借阅过,只是还需要购入以便再三阅读。从书目的关注点来看,强烈倾向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文学批评、红学及钱钟书著作。这不是一份普通高中生会阅读的书目。)



茂华吾兄如握:
 
  弟始料不及,兄之信于转寄途中连同弟之家信一同失落,扼腕痛惜!多日未见兄之文字,想念为甚!
  今独自冥想信中内容,怎能契合,亦怎能及万一。[……]
  兄偏居海隅,故人失落,孤单飘零,不知一切尚如意乎?[……]
  我南大中文系开设多项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中古代文学对我吸引力尤大,平日与兄谈及之名家学者,在此可见多许,由此兄可知弟之情形矣,且古代文学教材皆繁体字,亦对吾之脾胃。
  兄现学新闻,中文亦必修之课,望兄勿放手中之笔,有所新作,亦望寄来一阅,则幸甚矣!
  [……]
  即叩近安
 
张晖
95.10.4

(按:大学入学之初,我先赴厦门,故最初的信寄到他乡下家中,其父母转寄时不料失落。这是在本科期间的第一通函,犹可见其当时在南大初入学时如鱼得水之兴奋感。)


吾兄席前:

  《王国维研究学术论集》一书已收,兄诚恳盛意,令弟惶恐不知所已。览兄之词作,弟存一愚见,其为词韵失之太宽。尝欲和兄《长亭怨慢》(对寒雨、风欺衣袂)一词,然兄词中齐微支三韵通押,几令弟无所适从也。当然,如今作词,不便过分拘于格律,只须上口就行。此亦弟思想顽固之一面也。日来弟心血涌动,写小文几篇,皆风花雪月之文,且词意拙劣,与兄之文无法相比。假日中尚祈兄指正也。兄能拨点,则弟幸甚幸甚。
  弟居南京大学,稍擅古典文学之利,众位以弟为宝也,凡班级文章之需,皆由弟操办。弟心中暗乐,尝曰:兄不在此之故。众人可谓不识真人在厦大矣。九五、十二、四日,自寒。
  昔读朱竹垞《桂殿秋》一词,极赏之。今购朱氏选集,读其词曰: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故取末两字为号。此事[……]今告于吾兄,盼兄勿张扬也。勿张扬。勿对一切人讲之。自寒又及。

(按:此处可见其惯于谨严。自取自寒之号,后极少使用。)


吾兄左右:

  兄函已收。所附诗作皆清佳。清者,超尘绝俗之谓也。兄诗自有一股清新之味,着实令弟一喜。弟非创作之才,平日戏作乃欲尝创作之甘苦而非他图。今览兄作,更令弟不敢有创作之念也。
  弟愚陋不化,近来愈有此感。针对自身之情况,弟欲加意于文学批评史,然搞文学批评史者必具扎实之文献基础,此恰弟之弱项。弟平日读书,浮光掠影,悔矣。吾兄以为弟之念如何?
  兄读新闻而未忘中文行当,吾不知兄有出世之念否?如兄将来亦能读中文之研究生,则弟幸矣、幸矣!
  前日看《读书》11期,知道郑朝宗先生于94.11由厦大出版社出版《海夫文存》,价8.90元,烦兄觅之。
  弟购小书几册,随后寄上。

拜上
95.12.26

(按:当时已基本确立致力于古典文学批评。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向我提出希望我考研。)


茂兄如晤:

  顷接邮件,四大册书悉收,甚谢甚谢。王著《长恨歌》弟已购得,不必再烦兄。兄所托顾城、福克纳著作,弟自当留心。
  [……]
  开学以后,读书紧张,与诸旧友皆无太多联系。弟之新地址,烦兄代为四处转告。
  多日前,弟得龙榆生氏主编之《词学季刊》一套,花四百圆方始买下。弟近日正读陈与义《无住词》,欲将之译成白话诗,将来奉上,请一并教正。弟欲借古诗今译之过程,发现词中问题而后解决之,此事困难,祈兄帮助一二。
  南京天气已转寒,须加单衣。秋风萧瑟,泛黄一片。[……]今日弟读吉勒鲁普《明娜》毕,感触良多,遂起三生之念,乃忆他年相思。


九六、十、八
 
(按:这封信提到大二开学不久购买到龙榆生主编的《词学季刊》,这对他第一部成名作《龙榆生先生年谱》有重要影响,自此得以深入研究龙榆生词学理论。包括译《无住词》等设想,均可见他当时对词学用力甚勤。所提到的新地址,是因结束大一在浦口校区学习后回到南大本部。)


我兄:

  草长莺飞,三月金陵,无限风光,与弟缘悭,比来每念事蹉跎。忆昔联袂论艺,正是此时。[……]前日有小诗云:长宵不觉月西斜,摇影红烛看似花。心力枉抛读旧史,相思一缕到天涯。博兄一哂而已。
  本学期来,弟在孝萱先生指点下已开始读史。无奈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缠身,不能正常读书,然弟每次登门造访先生,必有所得。弟独学无友,虽间有所得而欲告无人,每长叹息,哀你我之分处两地也。
  弟近来已着手整理俞平伯先生年谱,此事殊烦。恐是多劳无益之举。

大棬
九七、三、二三

(按:此函署名大棬是源于高中时同学戏谑的外号大圈仔。)

复函:

吾弟如面:
 
  出入鸿儒之门,学者可喜之事。弟浸习文章亦已有年,可望早就成就。余在此间选修东南亚经济,授业者南洋研究所所长廖少廉教授言:研究生决不可尽服其师,如其长处尚不能超越其师,则学术之式微指日可待矣。此言极是。韩子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必其术业有专攻,本应超越前人也。
  前见《中国文化研究》(97.1)曹虹博士文《李兆洛的学术与文学》,有人所不能及之处。先生年将不惑,二十年间,弟必可如其今日之成。
  又附五律一章。词文久疏,屡觉无可下笔,正朱古微戏谓之理屈词穷也。曾得句小柳摇青,重帘垂素,句成后每觉调滥词空,与白石高柳垂阴,老鱼吹浪,高下不啻云泥。学杜不到,人谓杜壳,此亦姜壳乎。近来援笔,每每举步维艰,冥坐良久,一无所获,难出窠臼。覆瓿之作,弟不以为陋,幸甚矣。
  此颂著安

 
茂华手泐
九七、四、一



茂兄如面:

  世称誉卞先生者,多举赞其文史互证之法。弟近来浸心于此,不亦乐乎。奈前有英语四级考挡道,乃稍收敛。
  去岁寒假中告兄欲撰一有关《红楼梦》之文章,近已放弃。虽有一二新意,价值亦微小,今之红学实无希望可言。不多之材料经反复之使用,山穷水尽矣。
  兄来函提及曹虹博士,曹虹博士与伯伟教授乃贤伉俪,著述谨严,近中华出版其专著《阳湖文派研究》,创见甚多,令人喜不释手。散文研究,曹先生一功臣也。去岁,曹选为国家古委会委员(周勋初氏为副主任),活动能力亦好。
  兄提及贵校廖教授之言,弟当谨记,亦鞭策警行也。然二十年当达卞先生之水准,弟何敢焉!昔日不知深浅,臧否人物,今日才知即一小小成绩,皆需狮子搏兔之力,方可成之,弟此生不求多少创见,缝缝补补足矣。
  近来购得《彊村丛书》并《遗书》一套,蓄谋已久矣。拟花二年时间,标点一过,充实充实。
  数日前与海燕通电话,闻敏已替海燕、我打点好钞票,准备今夏赴厦门。如此看来,我必须有此一行。否则,将藉口钞票短缺,不拟南行。
  [……]兄作轻灵有余,稳重不足,才子积习也。
  烦兄代觅郑朝宗先生欧洲文学史之作,弟亦好奇,无关紧要也。

张晖
九七、四、八

(按:这是他自述求学心声的重要一函。虽然有误解(前一函我所言先生实指曹虹,因曹氏年长我们19岁,故谓到四十岁(同样年龄)时张晖可望有相等成就;不过他回函时匆匆误解成指卞孝萱先生),但其中狮子博兔一语,可见其当时内心扎实用功之念。又对红学之看法,表明他在高中沉浸于此多年后,放弃了往这方面发展的念想。)


  尊笺并凤凰花二朵已收存,花已转呈霖,甚谢,甚谢。
  开学甫始,心神未宁。去春心灰意冷,不免荒唐。待英文成绩得晓,方始醒悟。兄函勉励有加,弟自当铭记。前日札毕柳永集,掷笔长叹。诵集中佳句,身心振荡之余愈感孤寥。昨日起札清真集,弟颇思遍读唐五代北宋各家词,以作根基。此间同学皆不谙此道,独学无友,每有寂寞之感。有同学而无同志也。子瞻、子由兄弟有对床听雨之约,此中之乐,舍兄弟安能体会?
  [……]又蒙抄示陈寅恪赠龙榆生诗,此诗作于何年月,集中若有标明,劳抄示。弟欲撰《龙榆生年谱》,为之乞传。奈龙氏材料少有,昨日已修函施蛰存先生讯问若干事宜,盼老先生能为弟提供一二材料云。草草此复,颂安。

弟张晖顿首。
一九九七年九月九日
 
  又,明日教师节,兄可否向高中诸位先生致意。

(按:此函可注意:当时正大三刚开始,已一意搜罗材料准备写《龙榆生先生年谱》。又有反复浮现的独学无友之慨。)


我兄文席左右:

  尊笺收悉。大著《霍小玉》已拜读,甚佩。拙见另纸奉写,以供参阅。言辞不免挑剔,乞谅,亦难眼高手低之讥也。
  近来搜罗龙榆生资料,其人投靠汪伪,又为一代巨匠,颇值研究,弟欲为撰一年谱,饾饤之业,聊遣时日,漫托心思而已,本不足详观细论。年来札词,了无心得,可悲。施蛰存老嘱遍读唐五代北宋名家词,吾意纵通读一过,又如何?不如做些花巧活儿,沽名钓誉。此气话,但读书过累,又无人作伴,不免有些胡思乱想。
  前得蛰老函,云身体不健,心脏已衰,欲送我《词学》各辑云,似有散书之意,学人晚境,大可悲也。表面喧哗而实凄清。因收集龙氏材料,有施老之助,投函钱仲联先生。钱氏晚境似更凄凉。钱氏信笺颇精致,今转上,兄如有兴趣,可一观。
  本学期,弟陪住留学生部,伯伟先生特别安排,要我练习英语。师恩过重,不知如何回报。前几日,弟陪两位留学生赴杭州游玩,泛舟西湖,饱餐西子秀色,亦散心尔。底片弟自会交与海燕,在宁诸友国庆约有一聚。盼多多来信,以慰寂寥。

叩首
九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按:此是正式告知要撰写《龙榆生先生年谱》的一函。又,此前几函均提及读英语吃紧,此函提及张伯伟先生特意安排,后经努力,在英语上大有提高。)


茂兄左右:

  不知近日身体如何?念甚。南京天气近来反常,每有高温,殊闷热。弟已从张宏生教授学词,然心中长抱无所谓之念,不知为何,读书行事亦多拉沓。大学问不成,只能干些年谱之类的小玩意。龙沐勋19231928年任厦门集美学校中学部国文教员,时陈衍任教厦大,故每相过从、论诗。集美学校近尚存否?
  清季词学昌盛,词人辈出,弟近日已着手仿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体例,编排材料。十年之内,可成《词学史》一部。又发宏愿,接手我系《全清词》编撰任务,但不知何年何月也!此胡思乱想,兄勿哂。又欲研读楚辞及经学,皆妄念也。弟本愚钝之人,欲成一二,须下苦功。惟身边无知己,极苦闷也。你我当日同考南大,今日情形,定是美妙无比!
  [……]我兄近来所附笺为何事,生活宽心否?望多多通信,稍慰相念之苦。

张晖 顿首
九七年十月十九日夜间

 
  前阅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颇获新知。抄一条如下,求教我兄:
  页204云:吴语区忌字,常将吃中药,改说成吃茶。有一种消积食、去风寒的中药被称作午时茶。一般饮用的茶水叫做茶叶茶
  弟疑茶叶茶名称之来历,果如上述耶?
  是书颇有道及吾乡者,大可一睹。年来弟收考吾乡文士事迹,仅得廿余人。吾乡文风不振,可悲也。弟欲撰一二小文(文士列传),投之《崇明报》,以教育吾乡子弟,稍起文运。兄以为然否?如有兴趣,可同弟共做此事,为乡梓献绵力也。然不知此事可行否?报刊会采用此等文字否?

(此函虽语气甚谦,但仍尽力于治学。又可见其对崇明故乡的不绝的情怀,一直很关注崇明方言(当时也曾寄张惠英先生《崇明方言词典》给我)及乡邦文献,在点校出版《施淑仪集》后,2012年夏终于与县里约定点校推出崇明文献丛刊。)


茂兄如晤:

  所托马尔库塞、加缪二人作品皆未见,容弟徐徐觅之。弟于此早生疏矣。
  近辗转与龙沐勋先生公子龙厦材联系上,如此可望于材料上有所突破,年谱成功有望。因作百年来词学研究者小传,整日屑屑为生卒年、著述等考订,颇乏趣味,时有不耐感。宏生先生又嘱于年谱之外,再作各家词学思想研究云,此或可作硕士论文。
  近日南京天气颇坏,或雪或雨,被困高楼之上,每日木木而已。拟写小说一篇,行文千言之后,方觉受兄文风影响过深,遂废作。兄勿哂。余不一一,匆候
大安
 
季子
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茂兄:

  函及《崇明人士》一书次第收到。谢谢。[……](按指《上海崇明籍著名人士在国内外》一书,当时已出版三辑)
  弟如今居之泰然。惟英语四级考成绩尚未公布,不免提心吊胆。开学甫始,伯伟先生特地找谈话,反复叮咛英语要狠抓。弟赧颜无以为报,深愧有负师恩。本学期之打算,一切围绕一个中心(英语)。
  [……]
  弟之龙榆生年谱,杀青无日。各方面提供材料越来越多,有应接不暇之势。大批书无法借阅(或新出版,或手稿影印、未刊稿之类),只能自己购买,经济上不堪重负。学问须金钱铺路,诚多体悟矣。
  兄在厦门,是否一切安好?常在挂念之中。望时时通函,以慰孤怀。卞孝萱先生推荐拙文一篇(鉴赏文字,有关元稹悼亡诗。盖去岁诵读悼亡诗时,心中确存悼亡之意。此悼亡又非同于微之之悼亡也。兄一笑)付《古典文学知识》发表,不知结果如何?弟愿其被枪毙,藏拙为幸。唯孝萱先生奖掖后进,不遗余力,盛情难却。弟不知如何推辞也。(按:这篇《元稹的梦》后刊登于1998年第5期《古典文学知识》,现收入《无声无光集》;前文言心中确存悼亡之意是隐指怀念旧事)
  弟已去信志敏,嘱代购《崇明人士》一书(包括1993年的二册,你我各一册)。弟甚是喜欢此书。惟编得有些俗气,招人讨厌。止于此。 即颂
学祺!

季子
九八、二、廿六


茂华老兄先生如面:

  五月七日函悉。多承赐教,拜谢拜谢!弟无诗才,平日诌押韵文而已,岂敢言诗。五律一章浣诵,为佩!惟律诗首句宜押韵,兄以为然否?弟近欲有七律赠兄,改日寄呈。
  七月弟亦拟实习,生存压力极大。弟家中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家父已辞职)。如弟读研,家中开销必十分紧张,此不得不再三考虑者。为之苦恼已久,胸中仍无主张。弟拟实习一暑假,开学后即返学校读书,如不能保送研究生,则转而报考研究生(如此,则又不一定在南大读研矣)。心烦意乱,不知如何为好?若执著学术,将来一无所成,又要连累父母,实非弟所企愿。呜呼奈之何。
  金陵连绵阴雨十余天,今日始放晴,为之一畅。与霖漫步林荫下,涤尽尘垢。
  [……]我校校庆无大举动。近闻伯伟先生言北大校庆铺张浪费令人心痛,一台晚会耗费400万圆,今中国教育经费不足,北大浪费如此,令诸多北大教授汗颜。我校校庆,惟举行论文报告会。十五日我系教授管雄逝世,年89,伯伟先生导师。34年中央大学毕业,黄季刚门人。老辈又弱一个!
  近来英语读否?兄暑假实习为何自七月底开始?不去广州了?单位有无练习笃定?弟拟往上海古籍社或《文汇读书周报》实习,如此仍可保持与学术联系一二。一笑。若放弃学术,就此工作,则弟真有所不愿。然浮身尘网,有何可言。今日方知晴雯之可贵。
  思绪纷乱。草草书此。 即颂
学祺!

樾晖顿首
九八年五月十七日
霖同候


吾兄如面:

  沪上一别,匆匆数日,渴念无极。不知起居如何,时在惦记之中。弟来宁之后,困于杂务,每日劳累。幸辅导员汪维辉(汉语史博士后,川大博士毕业)体谅,免去一切职位,云给你一个做学问的环境,方得解脱。导师已选定,仍为宏生师。
  弟近日多为霖发愁。现当代专业不强,霖留在南大,心中终是不怿,又每谓两人中须有一人实际,不能均成理想主义者,不为稻粱谋。又担心我将来不能去京,因南大对弟甚好,条件亦优越,故霖多有此虞。弟不能多劝,一劝霖必落泪。精神压力颇大。弟亦束手无策,一切皆有待将来实际行动。然去京之意已决,终究不能让霖太苦,为我而失去太多。弟如去北京,专业则须调整,近多考虑此事。唯不能多与霖讲,否则又惹伊伤心。
  此间无谈心之人,唯藉信函以抒胸臆。吾二人不能生活于同一城市,终是平生最大憾事之一。夜静思之,不免黯然。
  下星期,弟将任本科生辅导员,每月可挣薪金200,加之补贴200,生活费大略可以解决,将来又有些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弟定能取得),生活可保无虑。又不须家里供给,所谓经济初步独步耳。惟将来博士须收费,亦是一大负担。
  [……]余不一一 顺颂
秋祺!

樾晖 再拜
99.9.11深夜


茂兄如晤:

  [……]
  兄压力较大,望精神上能时常调节娱乐。可读一些vogue。学术性的文字不常读也无所谓。前日系里组织99硕与99年的博士后交流。弟问他们有无觉得做学问没有意义;假使有意义,你们认为是什么意义?支吾一片,没有人能回答。现在搞学问的更多是渣子,非但不思考人性、现实问题,就连论文也写不好,只知道要求待遇如何如何,极为看不惯!
  弟近日只读英语,不读中国字。亦想出国。又为经济压力所苦。学问亦多荒疏。惟读英语为第一要义(目前之阶段),否则学位考试不过,老外论文读不懂,不会听不会讲,亦一大苦事耳!
  弟三年内约可多出5000元,如此考博士及毕业之开销,差可应付。
[……]
  弟元旦可能回崇(偕霖),惟尚未确定。余不一一
大安
 
樾晖
99.11.30


茂兄如晤:

  近来思绪颇多,对自己前途做了一番考虑。我想去香港读博士,换一个开放、包融的环境,进一步深造。我和张霖商量过了,她也支持,并且她也准备去香港读博士。香港奖学金高,生活无问题。[……]而且香港学术活动多,世界学者来访学的很多。我已决定。我过去太过拘束,信心也不够。现在我想凭自己的实力,无疑是同辈中的优秀人材,故要多争取机会,开拓自己。否则留在南京治词,太过憋气了。
  我五一肯定回家,张霖也去。
  [……]
  我的学术兴趣日益转到学术史,我将来准备读学术史。我觉得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于先秦至汉,以后便衰弱了。我需加强对先秦的阅读和对《四库提要》的掌握,争取不成为专家、偏才。
  五一如能相晤,极快也!敬颂
 
大安!
 
樾晖
2000.3.29

(以上两函可见其心志,他逐渐有了自信,不想自己成为仅懂狭窄领域的偏才,尽管有很大经济压力,但对学术之执著坚守一直未变。)


茂兄如面:

  前得电话,悉近状一切。世事每令人意兴阑珊,奈何奈何。[……]
  《年谱》昨日得悉可能由南大出版社出版,因宏生师帮忙申请到强化部的一笔资金。此事全赖宏生师提携,真无以言谢也![……]
  [……]
  辅导员一职已辞去,无职一身轻,可自由读书矣。近有一文《蕙风词话考》(暑假晤面曾提及)将刊于《中国诗学》第七辑(尚在举棋不定中)。深圳方面偶有小文发表,略获菽水之金。前日身边仅剩三毛钱(因本学期买电脑故),可堪一笑。后始好转,因有小文薄酬60圆送到矣。奈何奈何!
  近日功课极多,气候晴冷不定,遂于数日前染风寒,至今未愈,每日咳嗽震天动地,同室畏之,亦奈我何!一笑。
  知己难求,得兄相知相爱,弟心满意足!

再拜
2000.9.18
 
(《龙榆生先生年谱》最终确定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刷1100册,本以为冷僻无人问,不料学界反响甚佳,不久再加印一次。不仅出版一事得导师张宏生先生提携,辞去辅导员实际上也是张宏生先生代为去之,因为怕他心力浪费于旁务,这些他一直铭感于心。)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