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陈均:徐朔方、胡兰成与昆曲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2-11-06  

陈均:徐朔方、胡兰成与昆曲


  2010年夏,我偶然翻阅台湾国立中央大学戏曲研究室主办的《戏曲研究通讯》第五期(2008年出版),意外发现居然刊有徐朔方先生的一篇遗文,名曰《回忆张爱玲的第一个丈夫》,朔方回忆胡兰成之事。徐与胡之缘分,胡兰成《今生今世》中述之较详,且胡由徐联想至张爱玲,又有对徐朔方唱昆曲极其细腻之描写:
    
  步奎常到他家唱昆曲,徐玄长吹笛,他唱贴旦。去时多是晚上,我也在一淘听听。昆曲我以前在南京官场听过看过,毫无心得,这回对了字句听唱,才晓得它的好,竟是千金难买。
  我听步奎唱《游园》,才唱得第一句“袅晴丝”,即刻像背脊上泼了冷水的一惊,只觉得它怎麽可以是这样的,竟是感到不安,而且要难为情,可比看张爱玲的人与她的行事,这样的柔艳之极,却生疏不惯,不近情理。

    
  步奎即著名戏曲学者徐朔方的字,彼时正从浙江大学毕业,至温州中学教书,与化名张嘉仪逃亡的胡兰成有数月同事之谊。徐胡往事,坊间早有流传,我读到此文后,当即扫描并寄给多年来孜孜传播胡兰成文章的杜至伟先生,并由其整理发布于网间。
  但在这个故事里,我更关心的并非胡兰成初识徐朔方之心境,而是徐朔方唱昆曲。因徐朔方的“人生功业”正在研究汤显祖与《牡丹亭》上,而昆曲中最广为人知的剧目便是《牡丹亭》了。又是一个恰巧,我翻阅手头上一本《昆曲演艺家、曲家及学者访问录》,为洪惟助教授主编。洪教授曾与助手于1992年至1994年遍游大陆,访问100余人,编成此集。今日集中人大多驾鹤西归矣。徐朔方在访问中述及“唱昆曲”:

  我高中时,有一位音乐女教师是苏州人,她教我们唱昆曲,我也就学会唱昆曲……我一直唱到大学毕业,教书的头几年,现在不唱了;因为唱曲非常费时间,还要有几位会唱的朋友聚在一起才好。
  我最早学唱昆曲就是唱《牡丹亭》的《游园》,唱了《游园》这一折,就会想找原著来看,看看《牡丹亭》其他折是如何。看了书以后,又想去了解作者,也就这样不自觉地开始了研究。


  民国初年,因教材的更易,一时间并无合适的音乐教材,因此多地都有音乐课教昆曲之说,譬如河北高阳,全县曾以昆曲为音乐课,又如老舍在北平任音乐课教师时,也有教昆曲之佳闻。然徐朔方却并非如此,其幼年即观家乡昆班之演戏,及至读省立联合师范学校,音乐教师顾西林女士能唱昆曲,因而习之、唱之(见徐宏图所撰《徐朔方情系昆曲》),并成为其后人生“天地之始”。胡兰成与徐朔方之遇正是“教书的头几年”。
  所谓无巧不成书,我再次见到描述徐朔方唱昆曲,则是在张充和口述、孙康宜撰写的《曲人鸿爪》中,孙教授叙述徐朔方于1983至1984年间,于普林斯顿大学客座,并在她的引领下访问张充和的情景:
    
  一听说徐朔方教授是研究汤显祖的专家,充和立刻感到亲切,所以刚见面,两人就很自然地哼起了《牡丹亭》的《游园惊梦》。
      
  写至此,关于“胡兰成听徐朔方唱昆曲”似乎便可完结。后来,徐朔方读到《今生今世》,知当年之张嘉仪即胡兰成时,胡已逝去。而此文得以发表,为天下人所见时,徐亦已去世。自兵荒马乱之世唔首数月,此后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也。岂不哀哉!
  徐朔方好写新诗,曾由废名推荐数诗于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发表,毕业论文亦是英文写的《诗的主观和客观》。《今生今世》里,胡兰成写道“步奎的好语”“把绿色还给草地,嫩黄还给鸡雏。”当是徐朔方的某首诗吧,但细览《徐朔方集》,却寻不见此句,大约已散失了。此处权且摘一首徐朔方写于1947年9月19日温州的诗:

树下

邂逅在这样一棵树下,
一点也不必惊讶。
邀约你和我的,
都是这艳丽的晚霞。
即使是两个不相识的人,
此刻也不妨在树下谈几句话。


  此时徐胡二人共在温州中学教书,诗或不必为胡所发,但似可推及于胡。徐朔方很少发表新诗,不以新诗为志业,在新诗史上也并未留有声名,却是终生写诗,可视为新诗史上的“失踪者”。《徐朔方集》中最后一首为叙事诗剧《雷峰塔》,据徐朔方自述,此诗从1947年写到1981年,文革期间亦不辍,如同“造酒”。1947年时,徐朔方写下了前三章,我捕捉到了这样的句子,乃是写白娘子与许仙的初遇:

一个小伙子青衣小帽,
可怜一点也没有修饰,
是他青春的光彩,
触发了白娘子的心事。


  而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亦以白娘子与许仙取喻,

  向步奎我亦几次欲说又止。我问他:“白蛇娘娘就是说出自己的真身,亦有何不好,她却终究不对许仙说出,是怕不谅解?”步奎道:“当然谅解,但因两人的情好是这样的贵重,连万一亦不可以有。”我遂默然。

  徐朔方于张充和书画册页中论《牡丹亭》中好句“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并以批评此句之清人为“庄生所谓有蓬之心者”,胡言徐“心思干净,聪明清新”,徐写许仙“一点也没有修饰”,都可谓为“无蓬”之境吧,故有此段因缘。可改元好问诗咏之:牡丹一曲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