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和苏格拉底,
这是两位对人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人物,
关于他们的确定事实异常匮乏,
也许只有下列两个陈述
是任何一个自称心智健全的人都不会否认的:
毫无疑问,耶稣是被庞修斯·彼拉多下令钉死在十字架上的;
同样无庸质疑的是,
苏格拉底是在“拉凯斯之年”(公元前399年)
在雅典以不虔敬的罪名被处于死刑。
任何超出上述表达的陈述无疑都是个人的发挥。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任何关于他的思想和行为的记录。
虽然他的晚年,我们最为熟悉的那段生涯,
是一段与众不同且缺少欢乐的时期,
但是就其出生和成长而言,苏格拉底属于伟大的伯里克利时代;
事实上当那位政治家去世的时候,他已年过40了。
虽然那个时代的雅典人不著书立说,谈不上有什么散文创作,
但却是一个伟大的悲剧时代。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任何苏格拉底50岁以前的言行的同时代人的记录。
直到公元前423年,他已57岁或者更老一些的时候,
著名的喜剧诗人阿里斯多芬和阿米普西阿斯出于某种原因
同时选择他作为时事讽刺剧的嘲讽对象;
两年后,第三位喜剧家欧波利斯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我们还保存着柏拉图撰写的以苏格拉底为主要人物的对话录;
色诺芬编写的有关这位大师的论辩术的回忆录。
在多大程度上我们可以相信他们?
阿里斯多芬,据说是位喜剧诗人,
他的职业不是去说出真相而是歪曲真相。
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是一位优秀的,但却过于乏味的,
关于善和道德常识的布道者,
对不实际的玄思和“无用的”科学深恶痛绝。
柏拉图,毫无疑问,他具有精湛的知识和戏剧的天赋。
他笔下的苏格拉底不仅意味着一个伟大哲人的理想形象,
而且还戴上了他本人的“面具”。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色诺芬、阿里斯托芬笔下的
苏格拉底之间的差别是如此显著,
以至于我们无法将之认同为一个人。
“历史中的苏格拉底”,
19世纪的作家经常提及这一称谓,
意味着在事实上,
柏拉图笔下的天才的苏格拉底并不是真实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