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创办人
UID: 2
精华:
12
发帖: 11923
赋: 75117 枚
注册时间: 2011-08-03
最后登录: 2025-04-28
|
王家新:语言激流对我们的冲刷——勒内·夏尔诗歌
一 “ 诗人不能长久地在语言的恒温层中逗留。他要想继续走自己的路,就应该在痛切的泪水中盘作一团”—— 这还是上个世纪80 年代中期我读到并记住的夏尔的一句话。这就是我与一位杰出诗人最初的相遇,或者说,是我进入早行者的黎明时所经受的“ 第一个寒颤” ! 从此,夏尔作为一个具有神话般力量的诗人形象就一直伴随着我,而这要感谢罗大冈、徐知免、葛雷、树才等夏尔诗歌的译者。每次发现并读到他们的译文,对我几乎都是一种狂喜。徐知免译的《比利牛斯山》,让我领略到法国诗中很罕见的“ 雄奇突兀” 、比爱和死更冰冷无情的语言的力量;罗大冈译的一组夏尔的早期诗,对我来说则有着一种因“ 抒情的冒犯” 而产生的奇异美感和谜一样的魅惑力(像“ 我撒手播种/ 用腰部插秧” 这样的诗句!);至于葛雷所译的《先行者之歌》、树才所译的《祝蛇健康》、《图书馆着火》等诗片断系列,则为我展露出一位“ 片断的大师” 和那种真正可以说是“ 天才的灵光一现” 的东西。当然不仅是喜欢,它们也深刻地介入了我自己的写作—— 在我自1991 年以来所写的《反向》等一系列诗片断中,就可以感到这一点。 令人欣喜的是,近些年来我又陆续读到数位译者对夏尔的翻译,如何家炜译的“ 你是灯,你是夜;……/ 这条扁担为着你的疲惫,/ 这点点水为着你的干渴…… (《真理会让你们得自由》), “ 这条扁担” 用在这里真好!一读就让人忘不了了。而于木所译的“ 肩扛着现实,他/ 在盐库守着波涛的记忆” 、“ 夏日卑微的死亡/ 帮我卸下光荣的牺牲/ 我已知道如何活着” (《三十三个片断》),不仅富有语言的张力和质感,它们在我面前也进一步树立了一个坚强而孤绝、超越性的诗人形象。 的确,我珍爱夏尔的诗,因为哪怕它往往只有片言只语,也不时会给我一种如诗人庞德所说的“ 在伟大作品面前突然成长的感觉” 。 二 “ 我们居住在闪电里,闪电处于永恒的心脏” ,夏尔的这句名诗,本身就像一道闪电一样,不仅泄露了“ 天启” 的秘密,也曾照亮了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众多的中国诗人。那么,在今天呢?这样一位诗人能否继续对我们讲话? 即使在今天,在翻译和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像加缪当年那样感到了“ 夏尔的新颖,令人为之目眩” 。不仅如此,他的许多诗,在我们经历了更多的岁月后读来也有了更深的感动,如《宣告一个人的名字》中的那个孩子,当屋顶上的那些铁公鸡被封冻,“ 但是,是什么样的轮子,在这个盯看的孩子心里旋转着?比那带着白色火焰的磨轮转得更强劲、更迅疾?” 多好的诗!今天读来,我们依然“ 会有血液上的呼唤” (这是一位读者读到这些译文后在网上的留言)。我也知道了为什么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 )会这样说:“ 勒内·夏尔的作品…… 属于未来之诗,它…… 总是走向一个我们依然听到的地方,在那个领域里,它们以一种决然的独创和亲密的语言,为我们显露出那些最为亲近和最为迫切的事物” 。 的确,这样一位诗人的狂暴与柔情、爱与搏斗、寒冷与燃烧、悲哀与欢乐、拒绝与反讽,对于我们仍是一种激励,一种祝福。我们也仍需要在他的诗中辨认我们自身的在场,感受那“ 孪生的神秘” ,完成我们那“ 被赋予的生命” 。在今天,这仍是一位可以“ 推动” 我们往前走的诗人。 关于勒内·夏尔,人们已说得很多了。在一本英译本夏尔诗选的内封上,题有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 )的这样一句话:“ 勒内·夏尔是一个相信美的力量能够纠正所有错误事物的诗人,我也这样相信” 。 加缪也这样说:“ 面对他那个时代的虚无主义…… 夏尔的每一首诗,都为我们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 英译本夏尔诗选的编者和译者之一玛丽·安·考西则很看重夏尔诗中的“ 道德能量” :她认为夏尔的写作和我们对他的阅读“ 都是一种深刻的道德行为” ;“ 他是一个彻底地反对限制的诗人,他的目标,是使每个读者都能进入‘ 自我的伟大空间’ ,如他有一次对我说的那样。” 这些都是“ 对的” 。但是,夏尔的诗仍有待于我们去深入发现,这正如他的一句箴言般简洁的诗“ 鹰,在未来” (《图书馆着火》)所启示的那样!译出《黑雄鹿》一诗后,我就为之深深激动。这不仅是一首从未被翻译过来的好诗,它还展露出夏尔更为卓越超凡的一面。它不仅有一种“ 大师的气度” ,还让我领会到什么才是诗歌要去把握的真正的“ 神秘” ! 也许正因为如此,有人称夏尔为“ 先知” 般的诗人。的确,他的语言是黎明的语言。他是激越的、超迈的,有时甚至以神喻的语言讲话,但对我来说,他又是最朴素的。他令人赞叹地把一位“ 先知” 和“ 劳动者” 结合为一体。他就是一位挽着袖子从地里来向我们“ 借火” 的人:“ 在你们面前是这二十英亩地:我是它的劳工,它的秘密的血,它的悲惨的石头。除此之外我没有什么可让你们多想的。” 牛!也正因为如此,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信赖。 这真是一位受到天地祝福的诗人。他生前一直生活在法国南部(据说海德格尔晚年曾数次访问夏尔的家乡,并和诗人一起伴着夏日的蝉鸣讨论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在他的诗中是他家乡的山峦,闪电、森林、流星、河流、磨坊、暴风雪、风车、燕子、大地的第一道光线。他扎根于此并达到了更伟大的敞开。我们要深深感谢他,因为他那烈风、激流般的语言,为我们带回了爱的记忆,带回了大地“ 失去的赤裸” 和神秘的“ 统一性” 。 他生活的外省成为他诗歌的摇篮。他不仅歌颂它的美,不仅从中获得他的语言的启示,获得他对生活拒绝的力量,他还体会到它那彻骨的暴力(如《EVADNE 》一诗)。正因为如此,他比任何人都更接近于诗的创造本源。在他的许多诗篇里,他已和这种创造力结合为一体:“ 我们曾观看这片大水,当它流过,在我们面前汹涌。突然间,它就淹没了山岭,从它母亲的那一边吸引着自身。这不是一道向自身命运屈从的激流,而是一头无法形容的野兽,而我们成为它的语言和存在……” (《最初的瞬间》) 而夏尔所创造的美,他的诗所把握到的存在,也往往正是“ 一头无法形容的野兽” !正因此,夏尔的诗几乎不可阐释。这是一位绝对性的诗人,语言中燃烧着“ 极端的碳火” 。但他又总是把不同的元素和相互矛盾的东西奇妙地结合为一体—— 为了那生命本身。他拥有自身的能量和神秘根源,拥有自己的“ 秘密武器” :“ 如果你想笑/ 表示顺从吧/ 永远不要献出你的武器” (《你急于书写》,郑克鲁译)。是的,“ 永远不要献出你的武器” ,如果你还是一个诗人! 这一切,都体现在夏尔的语言中。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 他最奇绝的力量就在于他把超现实主义的玄想与古希腊的元素结合为一体,把闪电一瞬间的透彻与岩石的质感结合在了一体” ;这次翻译和重读他的诗作,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他那令人惊异、高度独创的语言能力(“ 哦!也许美和真会确保你的多样的现身,在解放的礼炮齐鸣中!” 《拒绝的歌》),我仍猜不透他语言中的那种奇特而又浑朴、抽象而又具体的魅力(“ 夜的安宁靠近岩石并洒上痛苦之墨/ 布满硝烟的深夜降临” ,《三十三个片断》,于木译)。他就像他所写到的古老神话中的射手:“ 他拉满他的弓,每一个造物闪光” (《俄里翁的接待》),每一个词因而也获得了它神秘的生命。 总的来看,夏尔的诗意象奇特,形式简练,富有精神的启示性和饱满的语言张力。他的诗对我们往往是瞬间的“ 闯入” ,但也是持久的燃烧。可以说,对于过于精致、失去血质的法国诗歌,他带来了岩石的硬度、铜管乐的色调、甚或是烙铁般的烫伤力。一句话,他给法国诗歌带来了“ 灼热的新质”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瓦雷里以来所有的法国现当代诗人中,我最认同和喜爱夏尔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翻译他的过程中,我常常承受的,就是一道语言的激流对我的冲刷…… “ 永远展翅在黎明,歌唱这麻烦的大地……” (《云雀》),这就是我所热爱的夏尔。他以他的爱,他的赤裸、神秘的创造力,以他“ 对顶峰和基础的寻找” ,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诗的世界。而在这一切后面,是一个严峻而又光辉的诗人形象。是的,他以绝不妥协的力量重铸了一种诗性人格,在一个现代世界奇迹般复活了奥尔弗斯神话—— 在二十世纪所有现代诗人中,能够做到这样的,在我看来,也就那么五、六位。 三 现在,我还想谈谈我的翻译本身。如果用夏尔的话来说,它只是一桩“ 爱的劳动” (《墓志铭》,树才译)。加繆还曾引用过夏尔的另一句诗“ 你只为爱弯腰”—— 翻译,最深刻意义上的翻译,也正是“ 为爱弯腰” ! 的确,这是一种生命的投入。如果我们深深喜爱一个诗人,也最好能亲自翻译,这样才能切实感受到他的呼吸、他的心智的运行和脉搏的跳动,才能真正抵达到他的“ 在场” 并与他展开对话。如同多年前我开始翻译策兰,这就是我翻译夏尔的最初的动因。 夏尔的诗已被译进汉语不少了,但我们仍渴望读到更多。这也是为什么我尽量挑选尚未译过的诗来译的一个动因。 当然,翻译这样一位诗人,尤其是在已有许多译本的前提下,它还出自语言本身的“ 未能满足的要求” 。当我们阅读已有的译文时,很可能,它的“ 可能的译文” 也会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策兰在翻译波德莱尔时曾深感绝望地说“ 诗歌就是语言中那种绝对的唯一性” 。这种“ 可能的译文” ,就指向了这一点。 这种“ 绝对的唯一性” 会为我们呈现的,虽然任何译者都不可能完全达到。正因为如此,翻译无止境。我们都受益于已有的翻译,但我们仍不满足。这种不满足,如按本雅明《译者的使命》中的话讲,乃出于对“ 生命” 的“ 不能忘怀” ,出于语言本身的“ 未能满足的要求” ,我对夏尔的翻译尝试,在根本上正源于语言本身的这种召唤。 这里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说为了“ 还债” 。“ 我们只借那些可以加倍归还的东西” (勒内·夏尔《万岁…… 》)。面对我们热爱并曾受到其影响的诗人,我们能通过翻译来从事如此意义上的“ 归还” 吗? 此外,因为这些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策兰对夏尔的翻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我的关注。从很多意义上,要翻译和研究他们其中的一个而无视另一个是不可能的。这两位诗人,在我这里就这样具有了“ 对位法” 的意义。 当然,这种翻译并非易事,它充满了难度和挑战性。德勒兹在《批评与临床》中说“ 作家在语言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一门外语的语言,令新的语法或句法力量得以诞生。他将语言拽出惯常的路径,令它开始发狂。” 策兰和夏尔都正是这样的诗人。比如《云雀》这首短诗,它虽然只有四行,但它的“ 不可译” 性,它的高度浓缩和含混性张力,它的“ 句法力量” ,我想对任何语言的译者都会是一种深深的“ 折磨” 。 策兰在给夏尔的一封未发出的信中曾这样说到:“ 对你作品中没有—— 或尚未—— 对我的理解力敞开的东西,我以尊敬和等待来回应” 。 这当然也正是我的态度。庆幸的是,我们的语言—— 汉语,好像是专门为夏尔这样的诗人准备的另一种语言。曾深深启示了庞德的费诺罗萨曾举示过这样一句汉诗“ 月耀如晴雪”—— 这不正是“ 夏尔式的” 诗吗?在谈到中国语言和诗时,费诺罗萨还这样说过:“ 我们不可能只靠总结,靠堆砌句子来展示自然的财富。诗的思维靠的是暗示,靠将最多限度的意义放进一个短语,这个短语从内部受孕,充电,发光” 。 在翻译夏尔时,我也正是这样来要求自己的,以使夏尔的诗能从汉语的内部“ 受孕,充电,发光” !这当然会是一项极其艰辛的劳作。在本雅明看来,一个译者在翻译时不仅会“ 密切注视着原著语言的成熟过程” ,他还得经历“ 其自身语言降生的剧痛” ,我想我同时经历了这一切—— 不这样也就无法担当起对夏尔这样的诗人的翻译! 最后,我还要就我的这些译文做一些具体说明:它们转译自由新方向出版社1992 年出版的英译本夏尔诗选(双语对照),译者大都是美国一些著名诗人和翻译家。这是一个可靠的、也很有影响的英译本。 任何译本与原文都是有“ 差异” 的。有人在为策兰的翻译辩护时这样说:“ 差异不仅不是翻译的缺陷,它也是允许自身作为另一种话语从原文区别开来的东西” 。问题是这种“ 差异” 是否被“ 允许” ,是否具有诗的意义,这还需要具体分辨。如夏尔《“ 归还他们……” 》的第六句,如按照英译本,可译为“…… 已可以看到大地充满果实的尽头” ,最初我也是这样译的,后来我对照原文,发现应译为“…… 已可以看到大地通向果实” ,我想这才是夏尔式的“ 句法” ,不仅简练,也更耐人寻味,因此这个“ 大地通向果实” 是不能变的。至于《云雀》的第一句,其英译为“Sky’s extreme ember ,day’s first flush” (“ 天空极端的碳火,白昼最初的清洗” ),这里的“flush” (“ 清洗” ),我认为不仅契合于原文的精神,甚至比原文的“ardeur” (“ 活力” 、“ 热情” )更好!因此在对照原文后,我还是取了其英译。 译文中所做的变化和“ 改写” 还有许多(如《柳篮编织者的爱》中的“ 我爱你的脸,被风暴犁开的春天” ,本来应译为“ 被风暴犁开的井泉” ,等等),这主要是从诗的表现角度来考虑的,或者说,是为了让夏尔能够在汉语中重新开口讲话—— 而我作为一个译者必须对此负责,必须为他创造好一切。如《暴力的玫瑰》的最后两句“ 这毁掉的暴力的/ 玫瑰,光辉的情人” ,本来按英译和法文原文都应译为“ 卓越的情人” ,但我考虑再三,还是译为“ 光辉的情人” 。我想如此来译,才能使夏尔成为夏尔,因为夏尔的诗,在我看来,就是他用生命的全部重力“ 撞” 出来的一种光辉。 我想也只有这样来从事翻译,我才能感到它本身的意义。苏珊·桑塔格在谈论茨维塔耶娃、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三人通信时曾说他们在互相要求一种“ 不可能的光辉” 。在我看来,那些能够真正磨砺、提升和照亮我们语言的翻译也正是这样—— 两个诗人、两种语言,他们在相互要求一种“ 不可能的光辉” ! 注释: 1.勒内·夏尔“论诗”,雷光 译,《法国作家论文学》,三联书店,1984。 2.罗大冈译文见《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王家新 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葛雷译文见《当代欧美诗选》,王家新 沈睿 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 4.树才译文见《勒内·夏尔诗选》,树才 译,北岳出版社,2002。 5.何家炜译文引自豆瓣网“勒内·夏尔诗选”。 6.于木译文见《诗选刊》下半月刊2008第7期。 7.加缪“勒内·夏尔”,加缪全集,散文卷2,上海译文,2010。 8.布朗肖的评论转译自Mary Ann Caw“Rene Char:Poetry and Passion”,Rene Char:Selected Poems,Edited by Mary Ann Caws and Tina Jolas,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2. 9.吉尔·德勒兹:《批评与临床》,刘云虹 曹丹红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Paul Celan:Selections,Edited by Pierre Jor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 11.欧内斯特·费诺罗萨《作为诗歌手段的中国文字》(赵毅衡译),庞德诗选《比萨诗章》(黄运特译),“附录”,漓江出版社,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