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胡兰成:当代大儒马一浮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2-10-03  

胡兰成:当代大儒马一浮

小北

此文据清水董三的日译文翻译回来,原载1962年8月《師と友》14(8)(154), p20~22。


  近从家乡来者口中听闻,马一浮在杭州健康无事。马一浮先生今已八十余岁,乃一代卓绝之大儒,而其隐含于心的黄老精神,则可比西汉杨雄,又有似五代陈搏。
  唐末黄巢之乱,陈搏隐于华山。宋兴,未召他入仕。民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为周将时,曾率兵过华山下,与陈搏下围棋,赌华山而败,及至称帝,因他而免华山方圆数百里税。又元曲可见“陈搏一睡八百年,华山白云际无极,古今悠悠”,此是已将陈搏视为仙人了。但宋初大儒,如邵康节、周濂溪、程明道等皆是属于那一流派的。盖陈搏好黄老,最精通易数,自然不染佛学。在这方面,连此前的韩愈(退之)亦有所不及。现存的陈搏真迹,有一出自石门铭中的十字联句。联曰:

开张天岸马
奇逸人中龙

字的大小仅长有六寸,笔势雄强飘逸而悠容安定,康有为见之亦惊叹不已。诚如庄子所谓“虽百王千圣亦应废”。
  马一浮是浙江山阴人,生于清末,十二岁举秀才。当时,绍兴有女儿的人家无不想招他为婿,结果他成了都督汤寿潜的快婿。一浮遂能留学德意志,从而对希腊、罗马以来的康德哲学,歌德、席勒的诗,贝多芬的音乐,乃至西欧政治经济诸制度,无一不穷其奥义,且能以佛经破无明,以儒术正人事,乃至以黄老打通人生与自然。倘以儒学而论,他实在可比西汉董仲舒、扬子云等儒者,道大术亦大,又如东汉的郑康成等儒者,不光做做注解之事。后世出来宋儒,形成了与东汉儒者相异的治学,已远离西汉的儒风,让人惟有望洋兴叹。如今非一浮先生,谁人能与之共语?
  一浮之妻早已去世,虽没有留下子嗣,但他终未续娶。岳父汤寿潜每月补给生活费与他,使他不必为金钱而烦心,临终遗言亦还嘱托儿子们继续关照他。一浮住于杭州延亭巷,那里疏朗幽栏,室内洒如,器皿、茶巽极其精致,有一老仆随其炊事。当时已是民国初年,新学有蔡元培、胡适之、梁漱溟等人,旧学有沈曾植、康有为、章太炎、罗振玉等人,而一浮虽不与这些人交往,也不发表文章,却已名满天下。孙传芳成为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为祝母寿,赏银五千两请一浮撰文作寿序,不得,而转请章太炎为之。一浮的书法在沈曾植、康有为之上,当时仅在西湖虎跑寺题过字,这是刻在石壁上的字,只有绍兴修建孔子庙时在石碑里留下了可与之相比的书法。然而,其后发展到了为姊卖书法的情形。一浮之姊虽嫁了人,却因病而半身不遂,长卧在床,一浮接她回来,靠卖书法而获得医疗费。如此大约十年,直到姊殁后归葬,皆继续卖书法为生。
  中日战事起,一浮奔赴重庆。途中,赋诗曰:

“天下虽干戈,吾心仍礼乐”

  一浮一到重庆,自蒋介石军事委员长以下皆大喜,人人劝他说:“顾亭林说自古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天下是仁义尽失。今应知国事已危在旦夕,然往圣之学万不可绝于先生之辈。”因而一浮遂开起复性书院,其与梁漱溟的勉仁书院一起设立于北碚。他的五经篡疏、诗集、书札以及语录等约十种著作,都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版。又当时因在战线后方,谁都是劫中之人,一时间挥毫成书,而应所求,以资结缘。有时蒋委员长宴请一浮,派教育部长陈果夫迎请他。陈果夫至一浮处,申述说:“欲闻先生教示,请先生走一趟。”而一浮谢绝说:“礼有来而学之,未闻有往而教之。”
  战后,一浮归隐杭州,不肯继续经营复性书院,他说:“吾之教学生涯已尽,诸君若好学,归而求己才好,必皆可为余师。”遂隐于西湖,谢绝宾客。其后中共军南下,顾虑其声名盛大,仍对他优遇有加。这固然因他名声盛大,但若非深入黄老之道,岂能如此安稳而居。我不得不叹“自古被褐怀玉之士,今闻不表露于形者多矣,然一浮何以风声远扬?”我幼时在杭州从周承德先生学书法时,常听先生言及一浮,幼小的心里对他敬之如神。此后过了三十年,为避中共之乱而出走乡里,途中在西湖得访马先生。彼时他说,较之于西洋的历史劫毁相继,中国的文明则可长可久。我的无学较于他的有学,犹如迅速抽刀斩断,快得不见动作,忽又插入刀鞘,胜负之数,当下分明。我不由得心生感激,他的禅宗和尚常说的“长沙无限意,惟有来拜谢”即有着这样的意味。
  马先生名浮,一浮是其字。四五十岁时号湛翁,晚年自称蠲叟,名其书斋曰蠲戏斋。他常弹古琴,其琴艺即便当今第一流的琴家,亦不可轻易弹得。其友人弘一为律宗僧侣,战时在福建圆寂,被称为是明朝的莲池大师以来的名僧。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