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木朵:凭什么来写一首登临诗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07-03  

木朵:凭什么来写一首登临诗




上白帝城二首·其一
杜甫

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
天欲今朝雨,山归万古春。
英雄馀事业,衰迈久风尘。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兵戈犹拥蜀,赋敛强输秦。
不是烦形胜,深愁畏损神。



  登临某座山或某个高台,对于诗人来说,是一个实践活动,而不是一个意念或精神追求,不是纸面上的临空絮叨。只有抵达那里,通过脚踏实地,通过跋山涉水,通过一路见闻,你才可以成为一个登临者。登临者即实践者。
  登临者不是对一座山或一个高台的征服,而是对目的地的一次融合,将自己的一个分身留在那里,以证明自己完成过一次自我蜕变。对于山或高台来说,有你没你并无明显的差别。但对于你自己来说,有过一次登临或再一次登临,肯定是与此前有明显不同。尤其是在某次登临中,你能够写出一首诗,以登临诗的名义确认自己到过此地,确认自己在这里完成过一次自我认知的进度,就会使你益发意识到此次出行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生命事件。你的声名将系于一次伟大的登临之中所完成的铿锵有力的登临诗。至此,你、你的诗、你的登临三位一体,使你的总体构成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登临诗位于核心,见证你泼洒过多少个分身。
  一首登临诗会将登临者分割成三个状态:准备出发、登临之中、抵达之后。当你和三五知己约好一起去登临某个地方时,你已经进入了一种登临的准备状态之中,在这里,已见诗的端倪。尽管这时你毫无经验。一种问题意识或风格意识,或受某个强烈意志控制的自我形象,从这一刻起开始启动,伴随着登临者的肉身一起参与登临的进展之中。这是一个开端。开端之处所隐伏的诸多现象与问题必将变成登临途中所见所闻的注脚。最终将完成的诗作总是会想方设法追溯至这样一个开端之处。
  登临途中会发现更多的线索。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有结伴同行的朋友们之间临时讨论的话题,有几个人共同见证的一抹彩云或一只野兔,或有不被人所注意、唯有你留心到的一个细节,或者半途掬饮了一口清泉,或折下了一朵野花,或中途避雨,或摔了一跤,不一而足。这些线索将构成诗最明显也最真实的素材。几个人各自写出的登临诗会共享这些信息,并在相互唱和中深化对这些不起眼的事物的理解。不被登临的山不是名山,不被诗记述的台不是高台。诗人所达之处无不是其手足的延展。或将一山一台当成诗人的肺腑来看待,也未尝不可。
  登临其实是一个命名的过程。命名之中包含对他者与自我的双重认识。登临中总有一个登临者形象,总有诗人自我认知扩展的进程。要么登临中有一个英雄或一个酒徒,要么在众人的谈话中触及过一个英雄的事迹或一个酒徒的生涯,要么一路风光闪烁出某一个像样的人影。途中的风景中既有原初生活中的一个容器,又有一个不期而遇的法则:容器被扩充了,测量的方法被改变了。登临的实践使得登临者的形象半隐半现,现在是敏感的人、敏捷的人纷纷交出一个分身的时刻了。
  登临者的完整形象将在登顶的一刻得以塑造。纵使你已经想象过在那个高处到底能看见什么,等到你实际来到此地看见的听见的竟然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预判。即使这是第二次登临,也可以看出和上一次的悬殊,总有一两个因素在新的一次登临中造成体验上的差别。“一上一回新”,这样一个真谛,至少需要你有过两次的登临(并至少写过两首登临诗)才能得以验证。这里所说的“新”,包含两首登临诗之间立意上出现的新旧交替。未经登临诗所核对的新意是含糊不清的,也是不可置信的。
  可见,这一次的登临既在第二次之中,也在第一次登临未完成的余韵之中,既在山野风光之中,也在一首诗的运行法则之中。登临同时在两个方面展开:既在土地之上,也在文法运动之间。登临将被登临诗的范畴所约束,所统辖,所注释。
  登临诗需要一个主题而登临无所谓。造成这个主题的因由可以关乎友谊,可以关乎名声,可以关乎见闻,可以关乎一己之惆怅,可以关乎心心念念的天下苍生与社稷。登临诗当然也可以是发现诗学和欲望诗学。登临诗以发现一个崭新的登临者形象为己任,也以发现一个崭新的诗学方向为荣。
  登临者将自己的肉身交付给了被登临的山或高台。自己的声名将与所到之处的名声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人问,如果登的是无名之山,值不值得写一首诗呢?答曰:只有无名之人才见无名之山。既已置身此间,山之无名或是山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令来访者倾心学习,或是嗷嗷待哺于一位名副其实的诗人为之命名改命。命名了山,歌咏了山,此人才不辜负诗人之名,才不辜负大山的委托。有人问,高台已是古台,已为前人所道尽,再说一次有何益?答曰:他人所见归他人,我之所见归我自己。我言我所见,我见乃新奇。
  说到底,登临诗以登临者肉身的适当困顿来获得精神上的升华。不登临就不见登临诗。无诗无分身。每一首新写的登临诗都要融入到登临诗对应的诗学传统之中去。可见,登临者面对三个强有力的诱惑:首先是山或高台所构筑的风景的诱惑,其次是友人之间、同侪之间相互唱和、较劲的诱惑,最后是登临诗所构成的范式的诱惑。
  有时去一个地方,一开始就是带着要写一首登临诗的目的而往。如果此次前往写不出诗,这次登临就毫无意义,将被下一次去写就的登临诗所涵括。有时人到了心未到,写出来的登临诗质量不高,索然无味,就证明这极可能是一次失败的登临。诗之无成,抵达未了。成功的登临者以一首说得过去的登临诗为衡量标准。登临诗的言下之意就是,每一次登临都值得一说。预存这一目标这一憧憬,诗人兴致勃勃,披荆斩棘、挥汗如雨之时,所到之处无不豁然开朗,风光旖旎,情真意切。

2025年7月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