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金忠龙坤:解读大解《随感》的隐秘
级别: 一年级
0楼  发表于: 2023-09-22  

金忠龙坤:解读大解《随感》的隐秘

  诗人作诗都因情感波动来催促诗歌诞生,有时候这该死的情感来了,作为诗人唯一的使命就是听从内心的指令,去捉笔挥写,写的过程中如果还感觉得到上天的眷顾而灵性一片,恐怕又渴望自己能再现诗仙李白捉月的效果,毕竟每个诗人都有诗歌的仙者圣者之梦,但是诗人写的每一首诗歌其实都关联着它的“诗与诗学”,而且诗人在不同年龄、不同生存经验有不同的诗学理念和表征,这些诗人作为书写者,可能会常常不自审,当然他不作为诗歌理论家则没什么奇怪的。很荣幸我也是当下中国全面民族复兴大潮流中的一员诗人,既在时代中对时代局部的切片拥有隐秘的存在性,又在历史长河里渴望(对,定位渴望)对当下的诗歌潮流,占据上帝视角的观察,做所谓的诗与诗学的双修,这种处境,就如我界定的以诗养理性,以诗理养诗性。这种活动的不断循环,提升,常常给自我的成长有诸多裨益。而且多较之目前流行的诗歌理论家们所看重的精密辨析和文本化的拆解与研究不同,我则喜欢从诗歌延伸至理论,再从理论返回到新的诗场——这么一个快乐的闭环。这种对具体诗歌作品的研究,算是个性鲜明又同时存在触碰逆鳞的困境,但我不小瞧这种切磋诗性的方法,为了更切近诗作者的真实本心,有时候真“切磋”比站在外围赞美,评论对诗作者尊敬的多。
  言归正传,本次对诗歌的解读是我一直很尊敬的大诗人大解先生,尊敬他是因为他是老前辈,且似乎唯有他及少数几个能足够耐得住寂寞和清平,有别于当下浮躁的大流,同时大解的诗歌本身有很充足的生命力,不似很多诗人作品的生命靠的是拼凑花裱,而他交给读者的一份用意却总是那么真诚,好吧,辨知着、学习着他的真诚,此次探究的是他的《随感》:
 
随感
文/大 解
 
我已多年没有来过沙河了,古老的河滩上,
石头在减少,一些死了,一些溜走或隐藏。
就在不远处,流水和时光都被水库截住,只有云片
在飞翔。
它飞呀飞呀,慢得让人着急,
但又不得不承认,凡是太快的事物,都容易消亡。
 
  《随感》这首诗行文简洁平常但充满弹性的意象,穿透般思虑的个人感情由浅表到深沉,诗歌画面也很容易让人随文入境。我们可以一起试想,大解先生曾经到过的沙河,现在旧地重游,在沙河上看到“古老的河滩”,河滩里有石头,但石头相比记忆中的减少了,那些石头大概是被挖掘运走一些了,即“一些死了”,被冲走或者淹没在深层河滩也占据一些,即“溜走或者隐藏”,时光冉冉,建起的水库把流水、时光截住了,也储蓄了——这里是语境转换,通过水库把时光拉进意象了,但最终落实时光的斗转星移与随机消亡这一中心感情,却是通过云片慢得让人“着急”对比来完成的,通过“着急”尝试把读者的情感更深层次拉进去,构成由记忆-景色-拟人化-挑破记忆的时光感情,而得到诗歌的艺术闭环。
  这首诗歌是典型的意象自洽但逻辑不自洽的作品,意象自洽此处不论,这里重点聊一聊逻辑自洽的问题。本诗核心的依托是通过云的“慢”来拎起“凡是太快的事物,都容易消亡”这么一个结论,但你要仔细用常识去辨析,文本中可以看到事物:沙河、河滩、石头、水库、飞云,这个几个事物和意象,真正变化最快的恰恰是飞云,这是常识,所以结果可能是反过来的,不管你认为的飞云飞得多么慢,它恰恰是整首诗歌里最代表快速消亡的东西,这就是此诗歌最大的诟病,逻辑不能自洽,而逻辑不能自洽的心理动机又来之哪里呢,从诗歌的现场我们可以还原,就是作者自己讲出来的那个“着急”,因为着急的情绪上来,就常常出现做事立文的逻辑慌乱,这个是很多人终身难克制住不犯的毛病,不管你是皇帝还是平民,是士大夫还是贩夫走卒,只要不得“中庸”则事(诗)必遗留乖张,甚至后患无穷。我们还可以再更深一层推进,为什么大解作为老成诗人还会犯这个毛病的,从专业写作的经历去看,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写诗要注重基础功。古人强调的“功夫”之功,诚不欺人,诗者,事也,我们看跳水名将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惊艳四方,那是她充分坚持基本功的体现,只要你不警觉功夫之准则,就会致使诗歌歪曲,而我们当前很多诗人对基础功的漠视又多么让人心痛。同时,此诗歌中还有一个比较小的逻辑隐患就是“时光都被水库截住”这个意象,这个意象大解没有把潜台词说出来,而是在诗歌面目上涂了粉,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鲜活,因为“时光”受水库拦截,其实万物都同步在拦截它,时光和水库拦截的关系与流水和水库拦截的关系是两种不同类别的关系,大解不经意把它们合为一谈,但这在诗歌中整体体现的隐患较小,可以不做不破不立的强调和改动。
  既然找到逻辑不自洽的地方,本人不才,尝试在尽可能的保留原作者的中心大意上做改写,共计尝试三次,具体如下:
 
改1
随感
 
我已多年没有来过沙河,它的古老我曾经历过
沙滩也留下过我的脚印,而现在河滩上
石头在减少,一些死了,一些溜走或隐藏
只有不远处,流水和时光都被水库截住
波的光芒在那里折射天空,天空的云片
在慢慢飞翔,它们飞得那么慢呀
慢得没有什么事物值得它消亡

 
改2
随感
 
我已多年没有来过沙河,对这河念起的名字
多么像铺在脚下的脚印,今天的不是昨天的
现在,河滩上,石头在减少
一些死了,一些溜走或隐藏
都是容易消失的事物,不远处
水库,把流水和时光都截住了
慢慢飞翔的云,它为了古老
把自己变得更慢,无关
消亡过快的事物

 
改3
随感
 
我已多年没有来过沙河了,河滩上总是铺满
石头,不管它们怎么古老
死了,或者隐藏
都是缓慢消失的时间,在那里打磨
河水,现在被水库蓄了起来
但不把是时光截断
而是不远处,云片在那里慢慢飞
它们慢慢飞呀,它们的心从不承认
自己过得有多么快
 
  以上三次改写,三次努力,有的取得了局部成功,浮现出复调的效果,呼应了原诗中心的内容,但整体效果的具体深浅由读者自行判别吧,理解是一个混沌的圈,所谓被认定为东施效颦也未必不可。我要强调的是,这次改写的过程于我非常有益,它不是一个孤零零的我亲手创造的信号,它是一类更自然的火把,它让我反思到一个更高阶段的问题,即为什么大解敢用“它飞呀飞呀”这种低幼的语句呢,老成诗人的着笔如大画艺术家一般,掂量是浩大沉重的,不会断无原由的,于此我曾思忖良久。后来某个契机,在一堂央视节目中关于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深入介绍和解读,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传世墨宝中那留下的涂涂改改,我大概明白了,我改写的诗歌和大解当时写的诗歌在感情层次有重大差异,大解当时写此诗歌的时候感情充沛,且要发泄出去的感情又显得“急躁”,参研颜真卿的涂涂改改,不反倒佐证了大解在感情爆发的时候,对逻辑不假规则的真实感和效果嘛,这种真实性、在场性又恰恰是逻辑不可能取得的艺术成分,它是属于历史的,如果事件足够大,那就属于历史事件,如果事件仅限于诗人个人,那则属于诗人的典故。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逻辑是保证艺术的底线,感情才是艺术的上限。逻辑可以致真,感情达成致信,至真至信才能是伟大的诗人,才有伟大的作品。
级别: 创办人
1楼  发表于: 2023-09-22  
“这么一个快乐的闭环”——诚哉斯言,自得其乐!
级别: 一年级
2楼  发表于: 2023-09-23  
回 1楼(木朵) 的帖子
简单、存粹,常常能让人无惧无畏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