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得一忘二: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年表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2-12-20  

得一忘二: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年表

                   

  纳齐姆·希克梅特(Nazim Hikmet)是土耳其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几乎是他一人将自由诗引入土耳其诗歌;他还是少有的在生前就被共产国家与西方同时翻译出版的诗人。在本国,他因为是信仰马克思主义者,而被政府先后关押17年多,自谓所写诗歌是“最血腥的艺术”。他的主要著作是抒情诗,但也有写于狱中的两万行史诗式诗体小说《吾国人景》,另外还有多部剧作。以下是我根据英语材料整理出的年表。
  我翻译过他的诗篇可见“豆瓣”(http://www.douban.com/note/61012354/

  1901年11月21日生于当时奥斯曼帝国的Salonica(如今在希腊境内),但出生证上是1902年1月15日。其祖父是思想开明的总督,并且写诗。其父亲是高级公务员,1905年辞职,后经商失败。后来又进入外交部做翻译,再后来经营过出版和影院,死于1932年。其母有波兰血统,胡格诺教徒后代,可以说法语、弹钢琴,又是个画家。
  希克梅特上法语小学,后转入普通学校;中学时代收祖父影响开始写诗,同时海军部长在听了他一首有关海员的诗之后,提出帮忙,于是他1917年入海军学校, 1919年毕业后在船上见习,后因肋膜炎入院治疗,1920年5月官方正式报告说他不适合从军。
  1920年获得《Alemdar日报》青年诗人奖,从而有了几名死党诗友,他在年底写了一首《青年》,号召全国青年为国家的解放而斗争。
  1921年元旦,他与几名诗友由非法渠道获得武器,进入首都安卡拉,到达之后,几人在三天内写出一首长诗,号召伊斯坦布尔青年起来抗争,诗歌印成传单,送出上万份,影响巨大,导致国民议会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如何抑制这首诗引发的青年运动。在此期间,他被引荐给教育部长,获得教职;同时,国家刑事法庭副庭长惜才,保护了他和他最好的诗友瓦努(Vala Nureddin),并建议他们去苏联。
  1921年8月,他们从任教的Bolu逃出,9月进入苏联,求学于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修读社会学和经济学。
  1921年9月,去莫斯科的路上,他经过一些被饥荒侵袭的地区,想诉诸文字,却苦于传统的格律无法传达自己的感受,因而想到之前读过的一首基于法语的诗歌节奏,写出《饥饿之瞳》,这首诗将自由诗引入土耳其语诗歌。
  在苏期间,他写了很多自由诗,在学习俄语后,更从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诗中汲取想法,并进而了解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诗歌。他与Nuzhet Nazim有短暂婚姻,后与柳德米拉(Ludmilla Yuechenko)同居、结婚,柳德米拉是牙医,他称之为莱娜医生;回国后婚姻也随之结束。
  1924年大学毕业后,偷偷回到土耳其,给报纸杂志撰稿。
  1925年,土耳其发生谢赫.萨义德起义,报章杂志受审查,实行宵禁;8月12日,希克梅特被缺席审判入狱15年,他潜逃出国,回到苏联。
  1926年,符合共和国周年大赦的条件而获得赦免,但申请回国签证不成。
  1927年9月28日,因为与非法政党的关系,再次被缺席审判入狱3个月。
  1928年出版诗集《渴饮阳光者之歌》。
  1928年7月在无法获得签证的情况下偷渡回国,被捕,被关押在不同地方;10月,送到安卡拉审判。审判从11月底到12月下旬,被判15年徒刑,但由于仍然在大赦期间,因此宣判之后当庭释放。
  1929年,发表多篇诗作以及两本诗集,反响很大,并且写长文,批判传统诗人。
  1930年7月,两首诗灌录为唱片,三周内脱销,全国公众场所处处在播放他朗诵诗歌的录音。
  1931年5月1日,被秘密警察告发,被捕,根据国安法被控其五本著作“煽动一个阶级反抗另一个阶级”。6日审判时,法庭挤满了学生和诗人。最终诗人于10日被判无罪。对于指责,他自辩说:“我公开声明是共产党员竟被视为一项罪证。是的,我是共产主义者,这一点毫无疑问。我是一个共产主义诗人,而且我正努力成为了一个更加激进的共产主义者。根据宪法,我没有因为是一个共产主义诗人而犯了任何罪。相信共产主义是一件思想观念。就像其它模式的经济政治信念一样,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也不构成任何犯罪。以此指控我煽动一个阶级反抗另一个阶级是无理的”。
  1932年,新出版一本诗集,另有话剧上演。
  1933年3月22日被捕,被控建立非法组织,散发共产党宣传材料,被判入狱5年;高等法院上诉庭否决判决,但地方法院坚持,只是原判减少了一年徒刑。遇到共和国十周年大赦,希克梅特在狱中服刑一年半。
  在狱中写作长诗《乔尔康达与萧》,写的是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中的女主角在诗人的好友、中国革命家萧三参观罗浮宫的时候,对他一见钟情,所以她逃离博物馆,去和他一道参加革命运动,最终在萧三被杀头的那天(诗人听到了不实传言说萧三被杀头了),她焚身于火焰,从此蒙娜丽莎没有了微笑:“正是在上海,在他死去的这一天/ 佛罗伦萨的乔尔康达失去了/ 比佛罗伦萨更为著名的微笑。”
  1935年1月31日,与碧拉烨(Piraye Altinogly)结婚;他与碧拉烨相识于1930年,在1931年就决定结婚,但一直因为审判与服刑而未能结婚。其父是报纸编辑。碧拉烨与前夫有两个孩子,与希克梅特生了两个孩子;他抚养家庭的责任重大,化名给不同报纸杂志写专栏和小段子赚钱。但是,他给她写了很多情诗。
  1935年至1936年,出版两本诗集,一本反法西斯的翻译诗集。
  1936年底,因为散发非法传单被捕;1937年4月,被释放。
  1938年1月17日,访亲时被捕;3月29日因为“煽动军方人员反抗上级”而被判入狱15年。5月28日最高法院通过宣判。6月,被军方从狱中接走。8月10日被军方因“煽动海军士兵反叛”被判入狱20年。两罪相加需入狱35年,后法庭裁决需服刑28年4个月。之后,辗转于不同的监狱。
  1938年之后在狱中,他写了大量诗作,包括《四监狱之作》、《晚上9点到10点间写给Piraye的诗》、史诗小说《吾国人景》等。
  1946年开始,希克梅特以为二战结束了,政治气氛松动,开始申诉纠正自己的判决。
  1949年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人权组织、联合国相关机构也都参与呼吁释放。
1950年4月8日,希克梅特开始绝食抗议。鉴于他可能有心脏和肝病,绝食第二天被移至条件较好的监狱医院;同时律师告知已经与副总理、司法部长等上层会谈,并将于次日与总统商谈。因此他被建议暂缓绝食。
  1950年5月2日,医检报告未给他保外就医提供足够证明,因此他无法被释放;因此,他再度绝食,每天只喝4杯水。5月14日大选后新政府上台,他在绝食第17天后,于19日停止绝食。
  1950年7月15日,新政府通过他的律师告诉他被免除剩下的刑期。
  出狱后,他与碧拉烨(Piraye)离婚,并与最后两年坐牢期间经常来探监的一个舅舅的女儿穆内薇尔(Munevver Andac)结婚;婚后再次回到Ipek电影制片厂工作。
  1951年3月26日,穆内薇尔生了儿子麦米特(Memet,有的拼作Mehmet)。  
  出狱后,一直受到跟踪监视,一辆吉普停在他家门前,尾随他。他的诗作无法发表出版,剧本无法上演。同时,他还被军方传唤,说是未能完成规定的服役期限,尽管他有病,但还是被要求服役。
  1951年6月17日,他离家,声称去安卡拉纠正服役文件中的错误。但他乘小船到了保加利亚海岸,上了一条罗马尼亚的货船,6月20日布加勒斯特一家电台宣布希克梅特逃出土耳其;他进而从罗马尼亚去莫斯科。
  逃出土耳其的希克梅所到之处都被视为著名人物。到达莫斯科后,他开始意识到此刻的苏联已经不似从前。他看不到马雅可夫斯基、梅耶荷德等人的报道。
  1951年8月,由法捷耶夫陪同他参加柏林参加世界青年节;9月他访问保加利亚;12月还由法捷耶夫陪同参加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拜会阿拉贡以及萧三;去布拉格领取1950年颁发给他的国际和平奖(同期获奖者包括毕加索、聂鲁达、著名歌星罗伯逊)。
  1951年7月25日,部长委员会宣布剥夺他的土耳其国籍,而他的妻子和儿子无法离开土耳其,一直受到警察监视。
  1952年6月在北京参加亚洲和平会议;7月在柏林参加反思韩战会议;10月在维也纳参加和平会议;12月参与世界和平理事会(World Peace Council)行政工作,主席为居里,名流成员包括阿拉贡、卢卡奇、萨特、毕加索、聂鲁达、罗伯逊等。
  1952年间,由于几次去波兰,而其母亲有波兰血统,因此波兰官方决定授予他波兰国籍,给自己加了他外祖父的波兰姓氏Borzenski(伯尔任斯基)。
  1952年之后,希克梅特在世界和平理事会担任行政职务,奔波于多个国家。他对斯大林一直不抱好感,因此赫鲁晓夫上台后,他曾写诗认为是列宁重现。
  1956年开始,他健康明显出现问题。在捷克斯洛伐克修养将近一年。
  1957年,访问苏联东部诸地区,在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见闻令他震惊。
  1957年的讽刺剧《伊凡.伊凡诺维奇是否存在》在莫斯科上演一场即告被禁,而在捷克、保加利亚则很受欢迎,他一度忧郁得企图自杀。
  离开土耳其后,1952年在苏联的疗养院遇到加琳娜医生(Galina Grigoryevna Kolesnikova),她知道他已婚,但他们相爱了,离开疗养院后,经过苏联作协同意,Galina医生成为他的专职医生,并生活在一起。1955年,因为拍电影找阿尔巴尼亚的服装,他遇到了一个生于1932年刚好小他三十岁的薇拉(Vera Tulyakova),此女已婚,并有一个女儿,但他坚信薇拉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恋爱。因为肺炎,他离开莫斯科去捷克疗养,期间与薇拉一起合作电影脚本《恋爱的云朵》。其后,他去欧洲几个城市。1958年在巴黎期间,写了许多想念穆内薇尔(Munevver)的诗篇;1959年回到莫斯科,与加琳娜分手;1960年11月18日与薇拉结婚。在此之前,由于朋友帮忙,穆内薇尔带着两个孩子从海上逃出土耳其,最终到了波兰。希克梅特感到内疚,但最终将穆内薇尔安排在在苏联东方语言所任教。对薇拉,他爱得近乎宠溺。
  1962年1月,希克梅特持苏联护照去埃及出席亚飞作家会议,中国代表团以他没有土耳其护照为名,拒绝承认他土耳其代表的资格;他在会议上做长篇演讲,阐述自己从语言到个人本身的存在都属于土耳其,演讲获得经久掌声,并进而被选为会议主席。
  1963年6月3日,因心脏病发,死于莫斯科的家中。
  2009年1月,土耳其恢复其国籍。
描述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