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朵兄”视频号 会员列表
主题 : 一行:爱情的类型、动态图式与等级阶梯
级别: 创办人
0楼  发表于: 2017-12-03  

一行:爱情的类型、动态图式与等级阶梯




一、爱情的四种理念类型

  1. 抒情型:受到某种情感图式或原型的影响,去寻求符合这一图式或原型的恋人。这一图式可以是情感所依赖的母亲(父亲)图式或或所宠爱的女儿(儿子)图式,也可以是某种诉诸纯洁(或潇洒)、美貌(或英俊)或才华(或霸气)的固定图式。对于抒情型的爱情来说,恋爱是在深层意识中寻找一位合乎图式者:一位新的母亲或女儿,一位宠爱自己的“新父亲”,或一位使自己的母性被激发起来的“新儿子”(谢烨对顾城);另一些人则在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至尊宝”)或“白雪公主”(“紫霞仙子”)。
  对现代人来说,抒情型恋爱的图式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言情小说、偶像影视剧等流行文化和媒体影像,它们给心智不成熟的青春期男女提供情感图式;二是由自己通过文学想象力亲自编造出的图式,相当于由自己提供“自编自导自演”的恋爱剧本。前者发生于青春期的男生女生和“文艺青年”身上,后者则发生于有一定才华的文人或“文艺中年”身上。
  抒情型的人可能终生只爱一人,也可能爱很多人。但即使是在爱过很多人的情况下,他终生所爱的实质上只是一个唯一的图式(“永恒女性”或“永恒父亲”)。在所有恋爱模式中,抒情型恋爱占据最多比例,超过一半的恋爱都是这一类型的。“一见钟情”几乎全都发生于这种类型的人身上,因为“一见钟情”的实质,就是觉得自己遇到了符合先在图式的人。
  2. 分析型:对分析型的恋人来说,恋爱是出于对情人进行分析、对爱情本身的模式和变化进行研究的兴趣或热情。分析型的人中有极少数,是终生通过一位情人来进行这种研究;但大多数分析型的人热衷于收集各种类型的情人的特征和信息,进行比较和参照性的研究。分析型的人在恋爱时,往往像是收藏家,他们对于从未经历过的类型特别有兴趣。阅人无数是分析型恋人的基本特征,他们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出你属于哪种类型;如果他们无法对你进行归类,那么恭喜你,你会成为他们的头号猎物和研究对象。这一类型的典型例子:托马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男主),他不断记录各种女人的特征。
  分析型恋人的较低形式是集邮家式的,热衷于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情人;其较高形式是哲学家式的,他们要分析的是爱情本身的结构。哲学家式的分析型恋人中,有一些可能终生只爱一人:他看中的人有能力不断更新和改变自身,因而在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呈现为多重类型的存在。在一个人身上体验多种爱情的味道,这需要苛刻的条件。
  分析型的恋人是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或收藏欲望的人,他们多数受过很好的教育。因而这种人在人群中的比例较低。
  3. 经验型:经验型的恋爱不是像抒情型恋爱那样靠先在图式引发的激情,而是依靠日常生活中的长久共处及许多细节中感受到的温情而成为恋人的。经验型的恋爱是慢热的,它不是一场烈火或洪水,而是小火慢炖、静水流深式的,它在年深月久的累积中逐渐形成深厚的情感和眷恋。经验型的恋人记得爱情中无数的小细节,并且能够一起回味这些细节中蕴藏的情意。缓慢到来和水到渠成是这种恋情的特征。少年时代的青梅竹马的恋情,就是这种经验型爱情的最初形式。
  但这种恋情较少发生,因为它的形成需要两个人都不能是急切性格的人,也不能是抒情型、分析型或观念型的人,而是更重视日常生活具体细节的人。经验型恋爱的较低形式,是重视“过日子”的合拍性,通过较长时间相处发现对方很适合与自己一起过日子;而经验型恋爱的较高形式,则是在共同的工作和事务活动中,发现自己与对方拥有相近、互补或相契的品质、素养和能力,并且能够相互欣赏对方身上的特质,因而不仅能一起生活,还能一起工作和做出成就。李安和他的妻子就属于这种经验型的恋爱;徐克和施南生也是这一类型的例子(尽管离婚,但仍是亲密的家人,他们根本离不开对方)。
  4.观念型:观念型的恋爱只发生于那些视某一观念或理念为最高之物的人身上。他(她)只会与同样认同这一理念的人恋爱。因此,是观念或理念将他们牵连在一起,并且维系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些人那里,情感图式、经验细节和情人的特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和自己一样都为观念而狂热。他们之间的交谈,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这一理念进行的。
  不能把这一类型的恋爱理解为“三观一致”的爱情或“观念上合拍”的爱情。所有类型的爱情都需要某种程度上的观念合拍性,否则根本不可能在一起。观念型的爱情所依赖的“观念”,并不是两个人的价值观、爱情观或人生观,而是他们共同认定的至高、唯一的理念,他们的整个生活都被这一理念所支配,并为之献身和狂热。

二、爱情的动态图式与等级阶梯

  前面我们谈到了爱情的四种类型,它们都是某个人在某一时期中可能经历的爱情类型,因而总体上是一种静态的类型划分。然而,一个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或阶段中,其爱情类型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类型之间,也存在着高与低、真实与虚假的等级阶梯。从动态图式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爱情在人的成长中的自身成熟;而从等级阶梯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爱情是更真实的。
  1.少年时代的初恋只有两种类型:抒情I型(受到言情读物和影视剧影响);经验I型(青梅竹马)。在这一时期,双方的位置和力量关系大体上是平等的,因而虽然可能存在幻觉(在抒情型的情况下),但毕竟体现着青春时代的生命活力。
  2.进入成年时期,人的恋爱方式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会由于力量、天赋、才华和精神力的差距而显示出爱的等级和类型上的区分。在这一时期,除了双方都是普通人(相互平等)的情形之外,会出现相互之间力量和精神上的势差。这时,恋爱很大程度上是占据优势的上位者对弱势的下位者的捕猎、征服和诱导活动。只有当双方是同一等级的杰出人物时,双方的爱情才又重新获得了某种平等或平衡性质。
  2.1 等级一(凡夫俗子或普通人之间的爱情):经验II型,即注重“过日子”式的感情,在长期的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习惯、相互包容、相互慰藉。普通人从青春期进入成年之后,一般都会抛弃年少时的抒情型幻想,而关注于实实在在的过日子。如果他们运气好,确实找到了能够与自己比较合拍的过日子的人,那么就会发生经验II型的爱情。这种较平凡的经验型爱情显得质朴、平实,但其中也掺杂了许多利益性的考虑或相互计较。肉体凡胎者的爱情便是如此;但即使是这种爱情也并不那么常见,因为很多人找不到或遇不上与自己合拍的人。大多数普通人终生都没见过这种人,因此要么独身,要么与一个根本不合适的人结婚。
  2.2 等级二(具有强势地位者的爱情捕猎):上位者的主导爱情方式有四种类型。
  2.2.1  第一种:力量征服型的爱情。征服型爱情是较常出现的上位者的爱情捕猎方式。其主导一方是在财富、地位和权力方面拥有巨大优势的上位者(比如富豪和太子党)。他们无需使用动听言辞和诱导技术,就可以直接吸引并捕获大批献身者。但这种爱情中的利益考虑过多,动机极其复杂(被捕获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出于爱情,还是出于对分享对方位置的企图),因而被力量征服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爱上了这些上位者,只是由于上位者的权力磁场太强大而无法脱身罢了。同样,上位者自己也心知肚明这一点,因而基本上视这些人为玩物(但不是诱骗来的玩物,而是主动送上门的玩物)。另一方面,如果出现了比他更有权力或力量的人,猎物也可能会改换门庭。
  2.2.2  第二种:抒情II型(文人的爱情),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情感剧。这是最常见的文人爱情方式。它以自恋为其出发点和归宿。文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文人拥有高出常人的修辞才华(因此在语言和思想上是有优势的上位者),他会用其言辞和想象力构造出一个虚幻的剧场,自己在其中担任男(女)主角,并在现实中物色和捕获一位或多位女(男)性,使其在自己的爱情剧中担任女(男)主角或配角。文人们在谈恋爱时,就进入并活在这一虚构的空间之中,他爱的并不是女主角或女配角们,而是他自己建立的这个空间、自己编造的这个剧情。用林奕含的话来说,他爱的是自己的表演、自己的台词,爱的是这个画面、这种被人崇拜、被人当成主角的感觉。
  所有利用动听、感人言辞的诱骗和勾引,都带有这种抒情型的性质。抒情II型的文人与少男少女的区别在于,他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套用流行文化或言情制品向他兜售的那一套情感图式,而是用自己的修辞才华创造出了一套独有的情感图式或情感剧情(通常是将自己打扮成承受着误解的、怀才不遇的人,并制造出诸如“荆棘鸟”这样的献身神话或诱骗隐喻)。他编好剧之后,就开始物色女主角和配角们,利用对方的虚荣心(“他好有才华!我竟然被他看重,我竟然可以是他的女主角!”)来诱其入局。当然,女主角是可以换人的,女配角们就更可以不断换人。如果一位文人身上具有抒情气质,他一般的修辞方式是感伤式的(诉诸忧郁和哀伤)或崇高式的(诉诸浪漫主义化的理想和激情),这两种修辞方式都可以诱骗到某些类型的女性为之倾心。易被这种爱情捕获的女子,一般是内向、敏感而缺乏社会人格的女孩子,她们有些是文艺青年,有些则是不自信的、原生家庭中缺少关爱的少女,有些是心智尚未发育的幼女。
  所有抒情II型的文人上位者(如胡兰成),都在不停地更换捕猎对象。他不会停留于任何一位女主角或女配角那里,因为他很快就腻了,他需要无数的新面孔来取代旧面孔。永远不要相信这些文人上位者的任何承诺。
  2.2.3   第三种:分析型(智者的爱情)。智者是那些具有过人的反思性才智的人,他们也自编自导自演一出爱情剧,但这出剧并不是感伤剧或浪漫化的爱情悲剧,而是爱情轻喜剧或幽默剧。应该说,智者们是骄傲的,他们不屑于欺骗他人。他们吸引女性的方式,是通过自身的智慧头脑和幽默感,使得女性觉得与他们在一起有一种智识上的满足感(当然这是虚幻的满足感)。优雅、风趣、有见识,这是分析型智者的招牌特征。凭借这些特征,他们自然吸引了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同时见过一些世面的女人的心。这些女人知道,自己不是、也不可能是他的唯一,但这种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其实是非常享受的。这种爱情中有一种智性和感性的双重沉迷,但同时又不会产生过多的纠缠和恩怨,属于双方都心知肚明的那种见好就收、没有后患的恋爱。分析型的智者一般不会去勾引抒情型的(有浪漫主义幻觉的)女性,因为后者实在过于喜欢纠缠、喜欢死去活来那种悲剧性,而这会造成很多麻烦。因此,分析型的智者最常青睐那些明智的、知道何时该放手的女人。托马斯和萨宾娜的关系,就是这种爱情的绝好注脚。
  2.2.4   第四种:观念型(意志强者的爱情)。观念型的人是拥有超强意志力的人,他们为自己信仰的理念而活,他们的强大意志力对某些特定类型的人构成一种奇特的吸引。严格来说,意志强者并不主动捕猎,他不屑于捕猎。意志强者的爱情剧是一部具有宗教感的怪诞剧,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看懂和接受的那种。这是一种偏执的、怪癖式的爱情,既缺少日常生活中的温暖细节,也缺少抒情式的辞令、氛围和情调,还没有分析性的睿智和幽默,有的只是一种奇怪的意志力量在吸引着别人向他(她)靠近。“他因为朝向那至高之物而成为了一个黑洞或漩涡,我无法不爱他”——这一信念促使她去追求他,而完全不顾现实条件、性格匹配度、情感依赖性或别的什么方面。意志强者也不屑于诱骗或勾引别人,他的存在本身就制造出某种意志的磁场。他能够爱上的人,最终来说也是具有相似的意志强度和信仰之虔诚的人,一旦相爱就不会再有任何变更(因为意志力太强大,能够保持专一)。这种观念型的爱情由于其专注性,而与更高等级的“人格之爱”非常接近;但是,它却缺少人格之爱中的经验、情感和反思性成分,因而显得较为抽象,如同缺少血肉的骨架。西蒙娜·薇依这样的人如果恋爱,就会是这种形态。
  2.2.5   补充: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力量征服型的爱情之外,后三类上位者中,有极少数人在享受自己编造的剧情的同时,可能会以其直觉力看到女主角身上的神(人格),从而被女主角本身吸引并爱上某个女主角。这时,他在这一阶段的爱情就被净化了,成为了更高阶段的爱。托马斯和特丽莎的爱就是一个例证:托马斯本来是一个分析型的智者,但他最终爱上了特丽莎的人格,并放弃了自己此前的生活方式和爱情方式。
  但并不是所有的净化都能成功。胡兰成本来有机缘可以净化自己的抒情II型的爱,但由于他的自恋过于严重,他摆脱不了对自己构造的这个虚幻剧场空间的迷恋,从而继续从事物色和勾引女配角的活动。胡兰成有能力看到张爱玲的人格或最精粹的部分(《民国女子》),看到张爱玲头上的神光,但他始终还是滥情、乱情的多情种子,无法克制自己的情欲,因而最后还是辜负了张爱玲。确实,胡兰成一生只爱过张爱玲一人,但他又不能放弃对自己的表演、自己的美好辞令的爱,他需要不断勾引其他女人来配合他的演出。
  另一方面,抒情II型的文人有可能会假扮成追求“至高之物”的意志强者。但是,真正的意志强者永远不会向任何人暗示他重视她、或她可以去追求他,更不会用任何动听言辞来诱导对方。意志强者常常是沉默寡言的,他对至高之物的追求使之无暇分心。另外,抒情型的文人正是由于意志力孱弱,所以会不断更换对象。那些总在与不同的人谈恋爱的人,都不可能是意志强者。
  3. 等级三(最高等级):人格之爱。
  人格就是人身上的神,是人的全部潜能和力量在长期专注的活动和事业中获得的统一或凝聚体,它需要人在严格而持久的精神生活中修炼出来。凡夫俗子没有真实的人格(只有虚拟的、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只有杰出人物才能修炼出人格。
  人格之爱,就是两个同样具有人格(因而在位置上是平等的)的人之间的爱,一方以自身的全部存在去爱另一个人的全部存在,且双方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身上的神。这种爱是最高等级的爱,因为它是最为集中、专注且全身心的爱,而且爱的双方都是具有深度经验能力、感受力和理解力的人。人格之爱不是文人化的,因为人在其中爱的是另一个人本身,而不是在爱自己的表演、辞令和想象。
  人格之爱是极其罕见的,因为其条件过于苛刻——不仅要求双方都修炼出人格,而且还要求双方的人格或精神是匹配的。大部分具有人格的人,终生都找不到与之匹配的另一个人格(或者虽然找到了,对方却早已与别人匹配成功),他们只能孤独终身,不与任何人相爱。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慕是一个较为接近的例子。具有人格的人一般不会自己降格到等级一(凡俗之爱)的程度,除非是出于某种责任而这样做。
  人格之爱超越于尘世的凡俗爱情之上,但又与凡俗爱情有相通之处。这是因为人格之爱具有经验型的要素。凡是不能深切感受生活细节的人,凡是急切地想要获得爱之果实的人,他的爱不可能是全身心的。人格之爱愿意耐心等待,等待自身的成长、成熟和对方的成长、成熟。人格之爱需要细心的培育,它把彼此精神的成长视为第一位的事情,并在日常生活的每一瞬间都能感知到自己和对方的心意。这是实在的、深稳的、表面波澜不惊却又暗流涌动的爱。
  人格之爱是平等之爱,比起上位者之爱要更加真实不虚,但却以某种方式将抒情型、分析型和观念型的爱情吸收、综合到自身之中。人格之爱中有激情,有崇拜,有美好的辞令,但不止于此,还有真实的共同生活和工作在支撑着这些激情、崇拜和辞令(文人们不会和自己的情人共同工作,因为这会使情人看清自己的缺陷)。两个人是否能共同创造出重要的精神成果,是判别一种爱情是否是人格之爱的试金石。这是由于,上位者之爱中有一方是被动的和缺少能力的,双方无法真正一起创造。
  与分析型的爱情相似,人格之爱中有一种对爱情本身的反思或研究态度,但这种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去爱对方,而不是爱上对爱情的研究。同时,由于具有人格的人自身每一天都在更新,人格之爱中就包含着通过一个恋人来体验各种不同类型爱情的因素。
  与观念型的爱情相似,人格之爱的双方一般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并对理念的力量有深刻理解。但双方共享相同的理念,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生活的其他层面(经验细节中的温情、美好的辞令、情感的依赖性和智识上的反思性)——相反,理念仅仅只是贯注、渗透于具体生活各个方面之中的那种来自高处的指引力量,它并不能脱离具体生活而独立存在。我们在星群(理念)的照耀下相爱,但我们爱的并不是星群或星光,它们不过是把我们彼此的目光引向了对方,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看清了彼此的面容。
  抒情II型的文人也会假扮成“人格之爱”的渴望者,声称对方身上有自己看重的“神”。然而,抒情型的文人无比急切,他们一刻也不能等待,一旦出现符合基本条件的崇拜者或女主角人选,他们就立刻扑上去。文人们声称对方身上有“神”只不过是诱骗人的辞令。而人格之爱能够克制和等待,在漫长的时期里不表白、不显露,因为他/她需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理解,来确定自己和对方是否在精神上真正匹配。

结语

  只有少数人,才能从初恋时的抒情I型或经验I型,最终抵达人格之爱的峰顶。停在途中的人是绝大多数:一些人知道自己只是凡夫俗子,于是在山脚就不再上来了(他们进入到经验II型之中,过日子);另一些人自恃权力或才华,在山腰制造出捕猎他人的网(权力磁场)或迷雾(抒情II型的剧场空间),吸引别人进入其中,自己也陷于自恋的牢笼不能自拔,于是永远留在了山腰。还有一些人沉迷于自己的才智和幽默(分析型),或者被一种抽象的信仰(观念型)所困,也止步于山的斜坡之上。只有极少数有耐心、有毅力的杰出人物,才能不在山腰和斜坡上停留,最后到达山巅。
描述
快速回复